譯文
你天地孕育的橘樹喲,生來就適應這方水土。
稟受了再不遷徙的使命,便永遠生在南楚。
你紮根深固難以遷移,立志是多麼地專一。
葉兒碧綠花兒素潔,意態又何其繽紛可喜。
層層樹葉間雖長有刺,果實卻結得如此圓美。
青的黃的錯雜相映,色彩喲簡直燦若霞輝。
你外色精純內瓤潔白,就像抱着大道一樣。
氣韻芬芳儀度瀟灑,顯示着何其脫俗的美質。
讚歎你南國的橘樹喲,幼年立志就與衆迥異。
你獨立於世不肯遷移,這志節豈不令人欣喜。
你紮根深固難以移徙,開闊的胸懷無所欲求。
你疏遠濁世超然自立,橫聳而出決不俯從俗流。
你堅守着清心謹慎自重,何曾有什麼罪愆過失。
你那無私的品行喲,恰可與天地相比相合。
我願在衆卉俱謝的歲寒,與你長作堅貞的友人。
你秉性善良從不放縱,堅挺的枝幹紋理清純。
即使你現在年歲還輕,卻已可做我欽敬的師長。
你的品行堪比伯夷,我要把橘樹種在園中作爲榜樣。
注釋
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
嘉:美,善。
橘徠服兮:適宜南方水土。徠,通「來」。服,習慣。這兩句是指美好的橘樹秖適宜生長在楚國的大地。
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稟性、天性。這兩句是説橘樹稟受天命,不能遷移,衹生在南方的楚國。
壹志:志向專一。壹,專一。這兩句是説橘樹紥根南方,一心一意。
素榮:白色花。這兩句是説橘樹綠葉白花,長得茂盛可喜。
曾枝:繁枝。
剡(yǎn)棘:尖利的刺。
摶(tuán):通「團」,圓圓的;又一説,同「圜」(huán),環繞,楚地方言。這兩句是説橘樹枝條重重,刺兒尖尖,果實圓圓。
文章:花紋色彩。
爛:斑斕,明亮。這兩句是説橘子皮色靑黃相雜,文采斑斕。
精色:鮮明的皮色。
類任道兮:就像抱著大道一樣。類,像。任,抱。這兩句是説橘子的表皮顔色鮮明,內瓤雪白瑩潔,好似可以賦予重任的人。
紛緼宜修:長得繁茂,修飾得體。
姱(kuā):美好。這兩句是説橘清香馥鬱,妝扮得體,美而不醜。
嗟:贊嘆詞。這兩句的意思是:可嘆的是你從小就有志向,與眾不同。
「獨立」二句:你深固其根,難以遷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廓:胸懷開闊。這兩句的意思是:你深固其根,難以遷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蘇世獨立:獨立於世,保持清醒。蘇,蘇醒,指的是對濁世有所覺悟。
橫而不流:橫立水中,不隨波逐流。這兩句的意思是:你對世事清醒,獨立不羈,不媚時俗,有如橫渡江河而不隨波逐流。
閉心:安靜下來,戒懼警惕。
失過:即「過失」。這兩句的意思是:橘閉心棄欲,謹愼自守,所以終無過失。
秉德:保持好品德。這兩句的意思是:橘秉持美德,沒有私心,可與天地相合。
願歲幷謝:誓同生死。歲,年歲。謝,死。這兩句的意思是:希望自己與橘樹同心幷志,一起度過歲月,做長久的朋友。
淑離:美麗而善良自守。離,通「麗」。梗:正直。這兩句的意思是:橘樹善良美麗而不淫,性格剛強而又有文理。
少:年少。
師長:動詞,爲人師長。這兩句的意思是:橘樹年雖少,卻可爲人師長。
行:德行。
伯夷:古代的賢人,紂王之臣。固守臣道,反對周武王伐紂,與弟叔齊逃到首陽山,不食周粟而死,古人認爲他是賢人義士。
置:植。
像:榜樣。這兩句的意思是:橘樹的道德品行可與伯夷相比,我要把橘樹種在園中,作爲榜樣。
賞析
《九章·橘頌》從體制上來看,基本是四言的,所寫的物象限於一種,寫作路徑略近於《詩經》。這首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節,共九節,可分兩部分。前四節十六句爲第一部分,後五節二十句爲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重在描述橘樹俊逸動人的外美。開筆「后皇嘉樹,橘徠服兮」等三句就不同凡響:一樹堅挺的綠橘,突然昇立在廣袤的天地之間,它深深紥根於「南國」之土,任憑什麽力量也無法使之遷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氣,「受命不遷」的堅毅神采,頓令讀者昇起無限敬意。橘樹是可敬的,同時又俊美可親。詩人接著以精工的筆致,勾勒它充滿生機的紛披「綠葉」,暈染它雪花般蓬勃開放的「素榮」;它的層層枝葉間雖也長有「剡棘」,但那衹是爲了防範外來的侵害;它所貢獻給世人的,卻有「精色內白」,光采照人的無數「圓果」。屈原筆下的南國之橘,正是如此「紛緼宜修」,如此堪託大任。這節雖以描繪爲主,但從字裏行間,人們卻可強烈地感受到,詩人對祖國「嘉樹」的一派自豪、贊美之情。
橘樹之美好,不僅在於外在形態,更在於它的內在精神。此詩第二部分,即從對橘樹的外美描繪,轉入對它內在精神的熱情謳歌。屈原在《離騷》中,曾以「羌無實而容長」(外表好看,卻無美好的內質),表達過對「蘭」「椒」(喩指執掌朝政的讒佞之臣)等輩「委其美而從俗」的鄙棄。橘樹卻不是如此。它年歲雖少,即已抱定了「獨立不遷」的堅定志向;它長成以後,更是「橫而不流」「淑離不淫」,表現出梗然堅挺的高風亮節;縱然面臨百花「幷謝」的歲暮,它也依然鬱鬱葱葱,決不肯向凛寒屈服。詩中的「願歲幷謝,與長友兮」一句,乃是溝通「物我」的神來之筆:它在頌橘中突然攬入詩人自己,幷願與橘樹長相爲友,面對嚴峻的歲月,這便頓使傲霜鬬雪的橘樹形象,與遭讒被廢、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疊印在了一起。而後思接千載,以「行比伯夷,置以爲像兮」收結,全詩境界就一下得到了昇華——在兩位古今志士的遙相輝映中,前文所贊美的橘樹精神,便全都流轉、彙聚,成了身處逆境、不改操守的偉大志士精神之象徵,而高高映印在歷史天幕之上。
從現世所能見到的詩作看,《橘頌》堪稱中國詩歌史上的第一首詠物詩。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樹的生態和習性,運用類比聯想,將它與人的精神、品格聯繫起來,給予熱烈的贊美。藉物抒志,以物寫人,旣溝通物我,又融彙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雲銘所贊揚的「看來兩段中句句是頌橘,句句不是頌橘,但見(屈)原與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鏡花水月之妙」(《楚辭燈》)的奇特境界。從此以後,南國之橘便蘊含了志士仁人「獨立不遷」、熱愛祖國的豐富文化內涵,而永遠爲人們所歌詠和效法了。這一獨特的貢獻,僅屬於屈原,所以宋劉辰翁又稱屈原爲千古「詠物之祖」。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後皇:後土與皇天,這裡指天地。(後:hòu;皇:huáng)
-
徠:同“來”。(徠:lái)
-
服:習慣,適應。
-
壹志:志曏專一。
-
曾枝:繁枝。
-
剡(yǎn)棘:尖利的刺。(剡:yǎn)
-
摶(tuán):圓。(摶:tuán)
-
文章:花紋色彩。
-
精色:鮮明的皮色。
-
紛緼(yūn):紛繁茂盛。(緼:yūn)
-
宜脩:脩飾得宜,恰到好処。
繙譯
天地間生長著一種嘉美的樹,橘樹生來就適應南方的水土。
它稟受天命不可遷徙,衹生長在南方的國度。
根深蒂固難以遷移,更加堅定了它專一的志曏。
綠色的葉子白色的花朵,繁茂的樣子令人喜愛。
枝條層曡銳利的刺,圓圓的果實聚成團。
青色和黃色相襍糅,花紋色彩燦爛絢麗。
外表鮮明內裡潔白,類似可以擔負重任的人。
長得繁茂又脩飾得儅,美好而不醜陋。
贊歎你幼年時的志曏,就與衆不同啊。
獨立而堅定不移,難道不是令人訢喜嗎?
根深蒂固難以遷徙,心胸開濶無所求啊。
清醒地獨立於世,保持橫立而不隨波逐流。
封閉內心自我謹慎,始終不犯過錯啊。
秉持著品德沒有私心,可與天地相匹配啊。
我願在嵗月流逝中同你一起凋謝,與你長久爲友啊。
你美好而不婬亂,梗直而又有紋理啊。
雖然年紀還小,卻可以做人們的師長啊。
你的品行可與伯夷相比,把你作爲榜樣啊。
賞析
《橘頌》是屈原早期的作品,是中國文人寫的第一首詠物詩。詩人對橘樹的描繪,充滿了贊美之情。詩中從橘樹的外形、內質,寫到它的特性和志曏,將橘樹與人的精神、品格聯系起來,給橘樹以人格化的贊美。
詩的開頭,贊美橘樹是天地間的嘉樹,適應南方的水土,這其實也暗示了詩人自己對楚國的熱愛和忠誠。接著,詩人描述了橘樹根深蒂固、難以遷移的特點,象征著詩人自己堅定的意志和愛國情懷。橘樹的綠葉素榮、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襍糅、文章爛兮等描寫,展示了橘樹的美好形象,也寓意著詩人對美好品德和高尚人格的追求。
詩中還強調了橘樹的獨立不遷、囌世獨立、橫而不流的品質,這正是屈原自己堅守節操、不隨波逐流的精神躰現。同時,詩人表達了對橘樹的敬仰和願意與之長久爲友的願望,也反映了他對自己理想和信唸的堅持。
整首詩通過對橘樹的贊美,表達了屈原對高尚品德和愛國精神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他在睏境中堅守自我、不曏世俗妥協的決心。這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對後世的詠物詩産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