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模糊、信手揮毫。
秋入鳴皋。爽氣飄蕭。掛衣冠、初脫塵勞。窗間巖岫,看盡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曉山高。
細數閒來,幾處村醪。醉模糊、信手揮毫。等閒陶寫,問甚風騷。樂因循,能潦倒,也消搖。
拼音
譯文
蕭瑟的秋風吹入鳴皋山中,涼爽的月夜飄揚着悠揚的簫聲,脫去了那身骯髒的官服,剛剛離開混濁不堪的官場中,憑窗遙望遠山景色盡收眼底,朝暉夕暗氣象萬千變化無窮,夜晚暮色朦朧籠罩大地山峯彷彿變低,晴日明麗一望無際彷彿山峯只在眼前,清早晨霧散去朝陽彷彿從山頂升起,山峯顯得更加挺拔高峻。
細細地計算一下,悠閒無事曾經喝了多少村民的美酒,沉醉後模模糊糊,信手揮毫揮發着詩情,隨意信筆而寫,管什麼體裁格式平仄押韻,樂得這樣長期寄情山水,能夠忍受寂寞貧窮,也算逍遙自在快樂萬分!
注釋
行香子:詞牌名。雙調小令,六十六字。有前段八句四平韻,後段八句三平韻;前段八句五平韻,後段八句三平韻;前段八句五平韻,後段八句四平韻三種。
鳴皋(gāo):山名,在今河南嵩縣東北。
掛衣冠:指辭官歸隱。
塵勞:人世間的煩勞,此指官場的應酬。
巖岫(yánxiù):山洞,山穴。
醪(láo):酒釀,此處指釀酒之處。
陶寫:即寫作。
風騷;此處指詩文的諷怨寄託,亦即其政教功利。
樂因循:意爲安於山水之樂。
能潦倒:意爲甘於淡泊寂寞。
序
《行香子·秋入鳴皋》是金代詞人許古創所寫的一首詞。該詞上片通過描寫山的看法,表達了詞人悠然心會、神與物遊的情趣,下片將詞人的自我形象更加生動地展現出來。全篇寓情於景,以景襯情,情景交融,且用詞精妙,樸素自然,真率動人。
賞析
古人說:“詩本性情。若系真詩,則一讀其詩,而其人性情,人眼便見。”(明·江盈科《雪濤詩評》)這首詞正是如此,它首先展現了一位瀟灑閒適、任真自然、不拘形跡的詞人自我形象。這位剛從繁冗的官場生活中解組而投入大自然懷抱的詞人,其心情是愉悅的“初脫塵勞”已流露出對官場的厭倦和離開之後如釋重負的感受;而憑窗倚欄,細觀峯巒,由朝至暮。看盡明暗變化,不僅表達了詞人對大自然的喜愛,同時也表現了其凝神專注之態和閒適自得的雅緻。
“看盡昏朝”,就宛如李白“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境界,這裏不僅是寫山,更是襯人。正因爲詞人觀察得入微,故能有“夜山低,晴山近,曉山高”的感覺。這三句是前面“看”的註腳。夜黑山影模糊,故有低感;晴天山色明朗,所以覺得如在目前;清晨霞映雲繞,因此給人高感。其實還可補充一點,這三句不僅寫出了山,也寫出了觀山的人。詞人那種悠然心會、神與物遊的情趣,也是在“看”中隱約可見。
下片詞人的自我形象表現得更直接、更突出。他得閒即出,遇村輒飲。“醉模糊”逼真地描繪出酩酊醉態,而且這三字是下片的關目,以下便由此生髮。因爲醉,忘懷了一切羈絆,更顯出任真自適的個性。“信手揮毫”三句,表現了他毫無拘束,縱橫騁才的創作特徵,他揮毫只是爲了抒發性靈,哪管什麼風騷之旨。最後三句既是其優遊生活的簡要概括,也是他思想志趣、情感性格的集中反映。
“樂因循”,說明他純任自然;“能潦倒”,表現他自甘淡泊,“也消搖”,傳達出他對閒適自在生活自得其樂的態度。“樂”、“能”、“也”充分地展示了他的情操。據《金史·許古傳》載:“古性嗜酒,老而未衰,每乘舟出村落間,留飲或十數日不歸。……平生好爲詩及書。”可見此詞確是他個性的真實寫照。至於他爲什麼會表現出這樣一種超然物外的思想情緒,這實在和他身處日益衰落的金末季世及其仕途多舛有關。
其次就藝術特色看,信手揮灑,凝練自然,是這首詞較突出的特點。無論寫景抒情,均是“信手揮毫”,表現得流利暢達、無拘無礙。
全詞從入山、觀山和詩酒生活逐層寫來,都如清泉自然涌出,似不經意而出,一切都十分明朗真率。然而這信手揮毫又決非不加提煉、失於淺俗。相反,作者在用語上頗注意凝練。如“爽氣飄蕭”四字,就概括出秋日山中的總印象和觀感;“夜山低”三句則更是異常準確精練地描繪出不同時刻、不同條件下的山的特色;而下闋的“樂”、“能”、“也”三字也用得恰切精妙。看來作者在看似不經意中頗多錘鍊。這種雕飾而歸於自然的藝術境界,說明許古確有很高的藝術修養。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鳴臯:山名,在今河南省。
- 飄蕭:飄逸瀟灑。
- 掛衣冠:指辤官歸隱。
- 塵勞:塵世的勞碌。
- 巖岫:山洞。
- 昏朝:早晚,指日出和日落。
- 村醪:辳家自釀的酒。
- 揮毫:寫字或作畫。
- 等閑:尋常,隨便。
- 陶寫:陶冶性情,抒發情感。
- 風騷:指詩文。
- 樂因循:喜歡隨遇而安。
- 潦倒:頹廢,不得意。
- 消搖:逍遙,自在。
繙譯
鞦天來到鳴臯山,清爽的氣息飄逸瀟灑。我脫下官服,初離塵世的勞碌。透過窗戶,我凝眡著山間的巖洞,看盡了日出日落。夜晚的山顯得低矮,晴天的山顯得近在咫尺,清晨的山則顯得高聳入雲。
細數過往,我曾在幾個村莊品嘗過辳家自釀的酒。醉意朦朧中,我信手揮毫,隨意地書寫和繪畫。衹是爲了陶冶性情,抒發情感,何必在意詩文的雅俗。我喜歡隨遇而安,即使頹廢不得意,也能逍遙自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辤官歸隱後的山居生活,通過鞦日鳴臯山的景色變化,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塵世的超脫。詩中“夜山低,晴山近,曉山高”巧妙地運用了對比手法,生動地展現了山的不同麪貌。後文則通過醉後的揮毫和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進一步躰現了作者逍遙自在、不受世俗羈絆的心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滿足和對自由境界的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