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處爇紅爐,週迴下羅冪。

出自 張孜 的《 雪詩
長安大雪天,鳥雀難相覓。 其中豪貴家,搗椒泥四壁。 到處爇紅爐,週迴下羅冪。 暖手調金絲,蘸甲斟瓊液。 醉唱玉塵飛,困融香汗滴。 豈知飢寒人,手腳生皴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mì):尋找。
  • 搗椒泥 (dǎo jiāo ní):用花椒和泥塗抹牆壁,取其溫暖和香氣。
  • (ruò):點燃,燃燒。
  • 羅冪 (luó mì):羅帳,用來遮擋風寒的帳幕。
  • 蘸甲 (zhàn jiǎ):古代斟酒的一種方式,用指甲蘸取酒液。
  • 瓊液 (qióng yè):美酒。
  • 玉塵 (yù chén):指雪,也比喻歌聲清脆。
  • 皴劈 (cūn pī):皮膚因寒冷而裂開。

翻譯

在長安的大雪天,鳥雀都難以找到彼此。 那些豪貴之家,用花椒和泥塗抹四壁。 到處點燃着紅爐,周圍佈置着羅帳。 溫暖的手調弄着金絲樂器,用指甲蘸取美酒。 醉意中唱出雪花般清脆的歌聲,睏倦中香汗滴落。 哪裏知道那些飢寒交迫的人,手腳因寒冷而裂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長安大雪天的景象,通過對比豪貴之家與飢寒人的生活狀態,展現了社會的貧富差距。詩中,「搗椒泥四壁」、「爇紅爐」、「羅冪」等細節生動地描繪了富貴人家的溫暖舒適,而「手腳生皴劈」則深刻反映了貧苦百姓的艱辛生活。詩人通過這種鮮明的對比,表達了對社會不公的深刻批判和對貧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張孜

唐京兆人。懿宗、僖宗時處士。嗜酒如狂,好詩成癖。初作詩多不善,積二十餘年未成卷軸。與詩人李山甫友善,然山甫頗輕其詩。乾符後,孜詩多傷時之作,稍爲人所稱。僖宗奔蜀時,朝廷賣官鬻爵,貨賄公行,孜作詩諷之,爲時相所嫉。僖宗歸京後,遣人追捕之,孜易姓越淮而遁。 ► 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