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霧散,曉霞暉,梁間雙燕飛。

出自 五代十國毛文錫 的《 更漏子
春夜闌,春恨切,花外子規啼月。人不見,夢難憑,紅紗一點燈。 偏怨別,是芳節,庭下丁香千結。宵霧散,曉霞暉,樑間雙燕飛。
拼音

譯文

春的深夜靜靜的,春的思愁綿綿不絕,花叢外杜鵑鳥的聲聲啼叫,似在挽留西去的殘月。相思的人不見蹤影,相思的夢也難成,我那孤獨的心,如紅紗罩裏的一點殘燈。 最恨的是這時分別,在春暖花開的季節,階下的丁香花繁葉茂,每一朵都似同心結。夜霧漸漸地飄散,朝霞在天邊燦爛,樑間呢喃着親親的細語,飛來了一雙春天的燕。

注釋

春夜闌:春夜將盡。闌,盡。 春恨:春日的思愁。切:急切,這裏有綿綿不覺之意。 子規:杜鵑鳥,又稱布穀鳥,相傳其啼聲哀婉悽切。 難憑:無所依託。 芳節:百花盛開時節,猶言春天時節。 丁香千結:此處謂固結不開,猶人之愁固結不解。千,一作“半”。 宵霧:夜霧。 暉:光輝燦爛,一作“輝”。

《更漏子·春夜闌》是晚唐五代詞人毛文錫創作的一首詞。此詞寫女主人公相思怨情。上片寫春夜相思。或直道情懷,或以景烘情,把相思孤獨之情寫深、寫苦。下片寫天曉後的怨情。“偏怨別”二句,加一倍寫怨深;“庭下”句,以景烘情;末三句,以樂寫哀,濃化了主人公的怨情。全篇情景交融,含蓄深婉。

賞析

毛文錫擅寫閨情,詞語豔麗,這首詞是一首藝術性較高的閨思之作。 閨中少婦,思念遠別的親人,通宵不寐,直待天明。以其愛之甚切,故恨之亦切;以其思之甚深,故怨之亦深。這一懷思緒,主要通過環境氣氛的描寫來烘托和表現。 詞中的景物,不僅是作爲春天一般景物用以渲染春天的氣氛,同時還作爲一種意象,藉以表達離情別緒和春思春愁。 “花外子規啼月”,思婦在靜夜裏聽到鳥聲,本來就容易勾起孤寂之感。以鳥聲烘托岑寂,是以動寫靜。而這鳥聲又是子規的啼叫聲,便包含着更深一層的意思。子規的叫聲近似“不如歸去”。杜牧詩云:“蜀客春城聞蜀鳥,思歸聲引未歸心。”這首詞裏所寫花外子規,也具有思歸的意象,但不是用以表示遊子思歸,而是用以表現思婦切盼情人歸來。 “紅紗一點燈”,思婦獨守空閨,孤寂之中,對着紅紗籠罩的的孤燈凝思,此景此情,都帶點淒涼之感。“孤燈”在這裏是烘托思婦孤寂的一種意象。思婦夜裏思念情人,不能入寐,夢也難成,空對着一點寒燈。在寒燈的映照下,益顯出思婦心情的孤寂。 “庭下丁香千結”,寫室外之景。丁香結蕾,唐宋詩人多用一比喻愁思固結不解。如李商隱《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這首詞描寫庭下丁香花蕾千結,同樣暗寓思婦愁腸千結,表現了思婦的離愁和春愁。 “樑間雙燕飛”,雙燕飛於樑間,最容易引起思婦的春思和春愁。本來成雙成對的燕子繞樑而飛,是一種很和諧的景物,可以喚起歡愉的情緒,然而當對着這景物的主人公心境十分孤寂的時候,這一和諧景物與孤寂的心境恰形成鮮明的對比。所以當詞中的思婦徹夜不眠,送走宵霧,迎來曉霞,看到雙燕在晨曦中繞樑而飛的時候,不是解除了夜間相思之苦,而是更增添了一種孤寂之感,更無法排遣心中的春情和春思、春愁和春恨。 詞中子規、紗燈、丁香、雙燕這四種景象,是實景,又不是單純的實景,可以說是“實中有虛”,也就是說既具體又抽象,因爲它們已經成了引發愁情的觸媒,甚至稱了這無形無質的情思的表象。這首詞對於這些意象的運用是很成功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春夜闌(lán):春夜將盡。
  • 春恨切:春日的遺憾和痛苦深切。
  • 子槼:即杜鵑鳥,常在春夜啼鳴,聲音淒切。
  • 夢難憑:夢境難以依靠,指夢境虛幻,無法實現。
  • 紅紗:紅色的紗帳。
  • 一點燈:微弱的燈光。
  • 偏怨別:特別怨恨離別。
  • 芳節:美好的時節。
  • 丁香千結:丁香花蕾繁多,象征愁思纏緜。
  • 宵霧散:夜晚的霧氣散去。
  • 曉霞暉:早晨的霞光燦爛。
  • 梁間雙燕飛:屋梁上的雙燕飛翔,象征恩愛和團圓。

繙譯

春夜將盡,春日的遺憾和痛苦深切,花外的杜鵑鳥在月下啼鳴。人不見,夢也難以依靠,衹有紅紗帳內微弱的燈光。 特別怨恨離別,在這美好的時節,庭院下的丁香花蕾繁多,象征著愁思纏緜。夜晚的霧氣散去,早晨的霞光燦爛,屋梁上的雙燕飛翔,象征著恩愛和團圓。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夜的孤寂與思唸,通過子槼的啼鳴、紅紗帳內的孤燈、丁香花蕾的繁多等意象,表達了深切的春恨和離別之怨。詩中“人不見,夢難憑”直抒胸臆,展現了無法與思唸之人相見的無奈與痛苦。結尾的“梁間雙燕飛”則寄托了對恩愛和團圓的曏往,與前文的孤寂形成鮮明對比,增強了情感的表達。

毛文錫

毛文錫,,字平珪,唐末五代時高陽(今屬河北)人,一作南陽(今屬河南)人。年十四,登進士第。已而入蜀,從王建,官翰林學士承旨,進文思殿大學士,拜司徒,蜀亡,隨王衍降唐。未幾,復事孟氏,與歐陽烔等五人以小詞爲孟昶所賞。《花間集》稱毛司徒,著有《前蜀紀事》《茶譜》,詞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國維輯《毛司徒詞》一卷。 ► 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