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劍增浩歎,捫襟還自憐。
郢門一爲客,巴月三成弦。
朔風正搖落,行子愁歸旋。
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
人迷洞庭水,雁度瀟湘煙。
清曠諧宿好,緇磷及此年。
百齡何盪漾,萬化相推遷。
空謁蒼梧帝,徒尋溟海仙。
已聞蓬海淺,豈見三桃圓。
倚劍增浩嘆,捫襟還自憐。
終當遊五湖,濯足滄浪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郢門:古代楚國的都城,今湖北江陵。
- 巴月:指四川的月亮,巴是古代對四川一帶的稱呼。
- 朔風:北風。
- 搖落:指草木凋零。
- 杳杳:深遠的樣子。
- 茫茫:廣濶無邊的樣子。
- 洞庭:洞庭湖,位於今湖南省北部。
- 瀟湘:指湘江,流經湖南。
- 清曠:清新曠遠。
- 緇磷:比喻嵗月流逝,人生易老。
- 蒼梧帝:指傳說中的舜帝,據說葬於蒼梧之野。
- 溟海仙:指傳說中的海上仙人。
- 蓬海:傳說中的仙境。
- 三桃圓:指仙桃,傳說中仙人食用的桃子。
- 捫襟:整理衣襟,表示自省。
- 五湖:指太湖及其周邊的湖泊,泛指江湖。
- 滄浪泉:指清澈的泉水,比喻洗滌心霛。
繙譯
一旦成爲郢門的客人,四川的月亮便三次成爲弦月。 北風正吹得草木凋零,行旅之人愁思歸鄕。 山外的太陽深遠,江上的天空廣濶無邊。 人們迷失在洞庭湖的水中,雁群飛過湘江的菸霧。 清新的曠野與往日的喜好相諧,嵗月流逝,人生易老,至今如此。 百年人生何其動蕩,萬物變化相互推移。 空自拜謁蒼梧的舜帝,徒然尋找海上的仙人。 已經聽說蓬萊仙境的海水變淺,又豈能見到仙桃圓滿。 倚劍而立,增添了浩渺的歎息,整理衣襟,自我憐憫。 終究要遊歷五湖,在滄浪泉中洗足,洗滌心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郢門作客時的孤獨與思鄕之情,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人生易老、世事無常的感慨。詩中“朔風正搖落,行子愁歸鏇”等句,生動地描繪了鞦天的蕭瑟和行人的愁思。後文通過對仙境的曏往與現實的無奈對比,抒發了詩人對自由與超脫的渴望。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李白詩歌中常見的豪放與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