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出自 盧照鄰 的《 曲池荷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拼音

譯文

輕幽的芳香朗繞在彎曲的池岸, 圓實的花葉覆蓋着美麗的水池。 常常擔心蕭瑟的秋風來得太早, 使你來不及飽賞荷花就凋落了。

注釋

浮香:荷花的香氣。 曲岸:曲折的堤岸。 圓影:指圓圓的荷葉。 華池:美麗的池子。 飄零:墜落,飄落。

這首詩前兩句寫的是花好月圓,後兩句突然借花之自悼,實寫人之自悼。此詩託物言志,情感真切自然。

賞析

“浮香繞曲岸”,未見其形,先聞其香。曲折的池岸泛着陣陣清香,說明荷花盛開,正值夏季。“圓影覆華池”,寫月光籠罩着荷池。月影是圓的,花與影,影影綽綽,莫能分解。寫荷的詩作不在少數。而這首詩採取側面寫法,以香奪人,不着意描繪其優美的形態和動人的純潔,卻傳出了夜荷的神韻。“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句意,但又有所變化,含蓄地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盧照鄰在去世前不久寫的《釋疾文》中說道:“春秋冬夏兮四序,寒暑榮悴兮萬端。春也萬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見其盛而知其闌,秋也嚴霜降兮殷憂者爲之不樂,冬也陰氣積兮愁顏者爲之解歡。聖人知性情之紛糾。”這不免也有詩人自己的性格原因。由於他被病痛所折磨,對事物變化的反映特別敏感。如《釋疾文》中所說:“神翳翳兮似灰,命綿綿兮若縷。一伸一屈兮,比艱難若尺蠼,九生九死兮。同變化乎盤古。萬物繁茂兮此時,餘獨何爲兮腸邅回而屢腐?”“草木扶疏兮如此,餘獨蘭騨兮不自勝。”萬物越是繁茂越是生機勃勃,他就越發感覺到自己的形象枯槁。同時他對繁榮的萬物是“感其生而悼死”,“見其盛而知其闌”也有對自己和他人盛時的回憶與感慨。他的這種思想突出表現在他晚期的詩歌裏。 《曲池荷》的前兩句寫的是花好月圓,而後兩句突然轉寫花之自悼。這花之自悼實爲人之自悼。詠物詩,“因物以見我”,乃見其佳處。除餘山《竹林問答》中說:“詠物詩寓興爲上,傳神次之。寓興者,取照在流連感慨之中,《三百篇》之比興也。傳神者,相賞在牝牡驪黃之外,《三百篇》之賦也。若模形範質,藻繪丹青,直死物耳,斯爲下矣。”如此看來,可見盧照鄰詠物詩之造詣。 這首詩託物言志,爲中國詠物詩之正宗手法,自不待言。其略可稱道者大致有兩點:一是詠花詩最易落入精雕細刻、鏤金錯彩的細微描寫套路,這首詩寫曲池荷,雖略帶六朝餘韻,然能於大處落墨,氣象較爲闊大。二是切物抒情,較爲真切自然,婉轉寫來,並無造作,筆未離題而深沉之意盡蘊其中。
盧照鄰

盧照鄰

盧照鄰,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定興縣)人,初唐詩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後人有多種說法,有三子,現其後人居住在河北省正定縣內。盧照鄰出身望族,曾爲王府典籤,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爲“初唐四傑”。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爲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後人譽爲經典。 ► 1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