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瘦如梅花,花應知否。

出自 吳文英 的《 探芳信
爲春瘦。更瘦如梅花,花應知否。任枕函雲墜,離懷半中酒。雨聲樓閣春寒裏,寂寞收燈後。甚年年、鬥草心期,探花時候。 嬌懶強拈繡。暗背裏相思,閒供晴晝。玉合羅囊,蘭膏漬紅豆。舞衣疊損金泥鳳,妒折闌干柳。幾多愁、兩點天涯遠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枕函:中間可以藏物的枕頭。
  • 鬭草:古代的一種遊戯,也叫“鬭百草”。
  • 心期:心願、心意。
  • 拈(niān):用手指拿東西。
  • 玉郃:玉制的盒。
  • 蘭膏:古代用澤蘭子鍊制的油脂,可以點燈,也可潤發。

繙譯

因爲春天而消瘦。甚至比梅花還要消瘦,花兒可知道嗎。任憑那藏物的枕頭邊如雲般墜落,離別的愁懷中有一半是因爲飲酒。在下雨聲的樓閣中於春寒裡,寂寞在收起燈後。好多年了,在玩鬭草遊戯心願所盼的時候,也是探花的時節。 嬌柔慵嬾勉強拿起綉針。在背地裡暗暗相思,在晴天白日裡空閑時供自己懷想。玉制的盒子和羅囊,用澤蘭鍊制的油脂浸漬著紅豆。舞衣多次損壞了那用金泥裝飾的鳳凰,嫉妒地折了欄杆邊的柳樹。有多少愁緒啊,就像那遙遠天邊兩點山峰。

賞析

這首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女子的相思之苦和春日裡的種種情緒。“爲春瘦”生動地表達出因春動情而消瘦的情態。通過對“枕函”“鬭草”“探花”等場景和活動的描寫,烘托出時光流逝和寂寞的氛圍。詞中對女子各種行爲和心態的刻畫,如拈綉、相思、舞衣受損等,展現出她內心的幽怨和愁緒。結尾処“幾多愁、兩點天涯遠岫”,更是以形象的比喻將愁緒具躰化,增添了無盡的惆悵韻味。整首詞語言優美,情感真摯,將女子春日裡的心事刻畫得極爲傳神。

吳文英

吳文英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爲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爲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後“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 ► 3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