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爲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拼音
譯文
庭院一層層的有好多層,雲簇閣樓的窗戶,淡淡的霧氣瀰漫在四周,春天卻遲遲不來。思念讓容色憔悴,只有在夜晚的夢中才能相聚,向陽的梅枝也到了發芽的時節。
梅花風姿清瘦,南樓的羌笛不要吹奏哀怨的曲調。散發着濃濃的香味的梅花不知道被吹落多少?春日的暖風,別一下就讓時間來到杏花盛開的時節了。
注釋
損芳姿:一作“瘦芳姿”。
南枝:向南,亦即朝陽的梅枝。
檀:原爲木名,此處指淺絳色。
玉瘦檀輕:謂梅花姿態清瘦,顏色淺紅。
羌管休吹:意謂不要吹奏音調哀怨的笛曲《梅花落》。
濃香吹盡:一作“濃香開盡”。
遲日:春日,語出杜審言《渡湘江》詩:“遲日園林悲昔遊,今春花鳥作邊愁。”
暖風遲日:語出孫光憲《浣溪沙》詞:“蘭沐初休曲檻前,暖風遲日洗頭天。”
肥:一作“時”,這裏指盛開。
序
這首詠物詞或爲李清照效法歐陽修《蝶戀花》所作的數闋《臨江仙》之一,現存版本最早見於明人的《花草粹編》。
賞析
這首詞以詠梅爲題,用梅花暗喻詞人自己,把閨人幽獨的離思與韶華易逝的帳憫,極其高華而深至地表現了出來。
“庭院深深深幾許”起句襲用歐詞,一字不改,而又融化不澀,別具意境。這種問鼎名篇的作法,表現了漱玉詞人的魄力與藝術上的自信。以設問的口氣一連迭用三個“深”字,能在讀者心中喚起了一種院宇深邃,氣象雍容的聲情效果。迭字用得好,卻能形容盡妙,動人於不自覺之中……李清照這首《臨江仙》一、二兩句用得渾成而富有變化。因而避免了襲用成句容易造成的雷同之感。“庭院”句言其深,“雲窗”句狀其高。一縱一橫,交相映襯,便將一座貴家池館的富麗與清幽的氣象勾畫出來了。雲簇疏櫺,霧迷高閣,這是何其縹緲清幽、高出塵寰的所在呵。“春遲”二字語義雙關,包蘊甚深,不可草草讀過。乍看起來,彷彿是主人公慨嘆春光的姍姍來遲。然而這僅是表面的理解。其實,陽春有一序,天地無私,爛漫的春光是不會遺棄這錦屏府第的,這個“遲”字所反映的意蘊中不只是客觀的景物,而且是一種主觀的感情。作者是借春光不到的藝術構思來表現春閨思婦的悽黯心緒。它同“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等等,可說是同其委婉的手法。“爲誰憔悴損芳姿?”更設一問,以跌宕的筆觸,補足上文。指出了原來使閨中人賞春無緒、芳姿悴損的,不正是對遠人的思念和被愛情的折磨嗎?幾經鋪墊,到此纔將一篇題旨揭出來。“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歇拍處點出梅花,承上巨啓下之筆,高華中帶有一些悽麗的意味。“清夢”乃是結想而成的南柯相會。遠人縱未得歸,這夢裏的歡娛便也是一分消受了。
以清詞寫苦思,倍增悽苦……她不是以梅花直接比人,而是把梅花同清夢聯繫起來,因好夢而溯及梅花,又以“應是”云云推測之詞,加以搖曳,愈覺意折層探,令人回味不盡。漱玉詞富於形象之美,尤長於活用比況類形容詞。如“綠肥紅瘦”與此處之“別到杏花肥”等,皆能別出巧思,一新耳目。“杏花肥”猶言杏花盛開也。然而不用常語而換一“肥”字,把形容詞活用作謂語,就大增其直觀的美感。巧而不尖,新而不怪,真能超越凡庸,別開生面。此處着一“肥”字,上與“瘦”字關合,以梅花之玉瘦,襯紅杏之憨肥,益覺鮮明生動。同時兩相映帶,還點明瞭時間的跨度。從早梅綻蕊直盼到杏花開遍,二十四番花信風,已吹過十一番了。春光半過,伊人未歸,花落花開,只成孤賞。難怪園中的春色,盡作愁痕了。末尾以景結情,騷情雅韻,令人悽然無盡,洵爲小令中精品。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深深深幾許:幾許,多少。這裏形容庭院非常深,有好幾重。意思是庭院很深很深,不知究竟有多深。
- 雲窗霧閣:指雕花刻畫如雲霧繚繞的窗戶和居室。形容樓閣華麗,雲霧遮蔽。
- 春遲:春天來得遲緩。
- 損芳姿:使美好的姿態受到損害。損,使……受損。
- 發南枝:南邊的枝頭開花。梅花一般在南方先開。
- 玉瘦:形容梅花姿態清瘦。
- 檀輕:檀,檀香,這裏指梅花的淺紅色。輕,淺淡。指梅花的顏色淺淡。
- 羌管:即羌笛,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這裏指吹奏的笛聲。
- 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指春日。
翻譯
庭院深深,不知究竟有多深?雲霧繚繞着雕花的窗戶和樓閣,春天遲遲不來。梅花啊,你究竟是爲了誰而憔悴,使得美麗的姿態受損?昨天夜裏做了個美妙的夢,夢到南方的枝頭,梅花應該已經綻放了吧。
梅花姿態清瘦,顏色淺淡,蘊含着無盡的愁恨。住在南樓的人啊,不要再吹奏那羌笛了。梅花那濃郁的香氣被風吹盡,又有誰知道呢?溫暖的春風,長長的春日裏,還是別讓那春風吹到杏花身上,不然杏花變肥美啦。
賞析
這首詞借梅花自喻,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詞人的情感 。上闋開篇描繪幽深的庭院和姍姍來遲的春天,營造出一種幽冷孤寂的氛圍,爲梅花的出場做鋪墊。「爲誰憔悴損芳姿」將梅花擬人化,以疑問的形式,暗示了梅花的愁思,也隱隱透露出詞人自身因漂泊他鄉、孤獨寂寞而自憐的情懷。「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詞人從現實轉至夢境,寄希望於夢中看到梅花在南方枝頭綻放,既表現出對梅花的牽掛,也流露出對往昔美好生活的思念與嚮往。
下闋「玉瘦檀輕無限恨」再次以梅花自比,「無限恨」直接抒發內心深刻的愁緒。「南樓羌管休吹」,羌笛吹奏出的往往是哀怨之音,這裏詞人希望不要再吹奏,因爲梅花已不堪其擾,實則含蓄地表達出自己憂愁到了極點,已無法再承受外界的觸動。「濃香吹盡有誰知」以梅花濃香吹盡無人知曉,進一步強化了那份孤獨寂寞之感。結尾「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暖風遲日」描繪春日美好,卻又讓暖風別吹向杏花,避免其肥美,看似不合常理,實則巧妙地用梅花與杏花對比,表現出詞人對梅花高潔品質的堅守,同時也暗示出自身在艱難處境中的孤傲與無奈 。整首詩詞筆調婉約細膩,意境深遠,將梅花與詞人的情感緊密相連,達到了物我交融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