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自蕭索,萬里山河空。

出自 王維 的《 奉寄韋太守陟
荒城自蕭索,萬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聞歸鴻。 寒塘映衰草,高館落疏桐。 臨此歲方晏,顧景詠悲翁。 故人不可見,寂寞平陵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蕭索:荒涼,冷落。
  • (jiǒng):遠。
  • 嘹唳(liáo lì):形容聲音響亮悽清。
  • 歸鴻:歸雁,指秋天向南飛的大雁。
  • 衰草:枯萎的草。
  • 高館:高大的館舍。
  • 疏桐:稀疏的梧桐葉。
  • 歲方晏:指年末,歲末。
  • 顧景:望着影子。
  • 悲翁:指悲歌的老人。
  • 平陵:地名,在今陝西省咸陽市西北。

翻譯

荒涼的城池顯得更加冷落,廣闊的山河空曠無人。 天高氣爽,秋日的陽光遙遠,響亮淒涼的叫聲中,歸雁南飛。 寒冷的池塘映照着枯萎的草,高大的館舍落下稀疏的梧桐葉。 此時正是年末,望着自己的影子,詠唱着悲歌的老人。 故人無法相見,我在這平陵的東邊感到寂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秋日荒城的淒涼景象,通過「荒城」、「山河空」、「秋日迥」、「歸鴻」等意象,傳達出詩人對遠方故人的思念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的「寒塘映衰草,高館落疏桐」進一步以自然景象的衰敗來象徵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哀愁。結尾的「故人不可見,寂寞平陵東」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深切的寂寞與對故人的懷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王維詩歌中特有的淡泊與超脫。

王維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