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君邂逅,相逐飛步碧山頭。

大別我知友,突兀起西州。十年重見,依舊秀色照清眸。常記鮚埼狂客,邀我登樓雪霽,杖策擁羊裘。山吐月千仞,殘夜水明樓。 黃粱夢,未覺枕,幾經秋。與君邂逅,相逐飛步碧山頭。舉酒一觴今古,嘆息英雄骨冷,清淚不能收。鸚鵡更誰賦,遺恨滿芳洲。
拼音

注釋

鮚:地名,在浙江鄞縣。 杖策擁羊裘:《後漢書·逸民傳·嚴光》隱士嚴光“披羊裘釣澤中”。 殘夜水明樓:出自杜甫《月》詩。“水明樓”,言明月照水,水光反射於樓臺。“明”用作動詞。 鸚鵡:東漢末年禰衡不爲曹操所容,後來終爲黃祖殺害。他曾在漢陽的鸚鵡洲寫了《鸚鵡賦》,抒發懷才不遇的憤慨。

賞析

這是作者送給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漢陽使君的一篇詞章,漢陽使君姓名無法知曉,從詞中知道他二人闊別十年,重會於大別山,感觸頗深,因而賦詞相贈。 上片起首二句,一語雙關,既寫人又寫山,把人與自然融爲一體。大別山,我的朋友,高高地聳立在西州,十年後重新相會,山色依舊秀麗,映照着友人那清亮的眼睛,多麼令人歡愉!下面轉入對往事的回憶,“常記”三句,“鮚狂客”,指漢陽使君是一個豪爽狂放之人,拄着杖披着羊裘,在大雪初停時邀請自己登樓賞景,那時的大別山一派迷人的夜景,使人心醉,在千仞羣山中,月亮從山頭騰然升起,如被山吐出一樣,明月照水,水光又映照樓臺,使樓臺通明,景色是那樣清秀明澈,摯友們在一起暢遊,逸興豪情,何等盡興! 下片從回憶到現實。“黃粱夢”三句,寫經過十年的歲月,國家由盛轉衰,空有愛國之心,但仕途蹭蹬,壯志難酬,這一切都如黃粱一夢,眨眼之間,匆匆十年。“與君邂逅”五句,又從感嘆轉入眼前,現在友人邂逅相逢,兩人豪興不減,重遊大別山,舉杯痛飲,暢論古今,但兩人都坎坷不平,胸懷憤懣,現在只能是“英雄骨冷、清淚難收”了。“骨冷”就是“心冷”,他們滿腹愛國熱情,徒遭打擊,漸至冷卻,只能爲國灑淚,痛心疾首。最後以“鸚鵡”二句收束全篇,現在沒有誰還能像禰衡一樣作《鸚鵡賦》。在長滿萋萋芳草的鸚鵡洲上,只留下滿腔遺恨,是禰衡的遺恨,也是作者及其友人的遺恨。 詞作情景結合,境界宏大,寫景狀物,雄偉開闊,豪情逸興與身世之志並寓其中、慷慨激昂,曠達豪放。 全篇詞感情豪邁粗獷之中見真情,作者再現了大別山縱橫遼闊、莽莽蒼蒼的雄渾境界,體現了一種濃郁的感情色彩。起句“大別我知友”,用擬人手法,賦予大自然以情感意識。大別山成了詞人的“知友”,“突兀起西州”句,筆勢突然躍動,呈現大別山的挺拔聳立;這裏“西州”指漢陽軍。在突兀雄壯的大別山前,激起心靈深處的感情波濤:“十年重見,依舊秀色照清眸。”闊別了十年的山色,景色依然清秀如故親切自然。十年前作者曾遊此山,連及當年邀陪遊山之人:“常記鮚碕狂客,邀我登樓雪霽,杖策擁羊裘。”寥寥幾筆,朋友的豪放性格又鮮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鮚碕,又稱鮚碕,山名,在今浙江奉化縣東南。此“鮚碕狂客”指“漢陽使君”,點出其籍貫。 “狂客”二字,從唐朝賀知章自號的“四明狂客”而來。四明宋時稱明州,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鮚碕山在其境內,故稱“鮚碕狂客”,顯然以賀知章爲比擬,寫出這位漢陽使君的豪逸狂放:“杖策擁羊裘”,通過拄杖披裘的藝術形象,表達十年前朋友相逢時一塊兒雪後漢山的快樂的情致。襯托了大別山雪後的迷人的凌晨景色:“山吐月千仞,殘夜水明樓。”千仞羣山,配以一輪殘月,同時月光照着清澈的湖水,水光又反映入樓臺,真是一派景色優美,感情飄逸的山光月色。“殘夜水明樓”出自杜甫的《月》詩:“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王以寧襲用詩語,再現了與故友同遊的美好回憶:雪天月夜的大別山,景色清秀明澈,兩位摯友登山,逸興與山月水色一起充滿宇宙。 詞的下片,作者以飛動的筆調,把久別相逢的激盪豪情又推向一個新的高峯。十年的漫長歲月,個人的宦海浮沉,猶如黃粱一夢。“黃粱夢,未覺枕,幾經秋”,過片承上啓下,與上闋的“常記鮚碕狂客”相銜接,這次重遊大別山,是作者在經歷了打擊、折磨之後,但沒有使詞人頹喪消極,反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發展比十年前更加成熟深沉。這裏的“與君邂逅,相逐飛步碧山頭”句,與上片“邀我登樓雪霽”遙相呼應,過去是雪後“杖策擁羊裘”登上山頭,這次老友之間因偶然的機會相逢,“相逐飛步碧山頭”但是彼此豪興仍不減當年。“碧山頭”指大別山巔。巍峨的大別山,又一次迎接這兩位老朋友,他們在“碧山頭”舉杯痛飲,暢談今古,兩人都壯志未遂,悲憤填膺。真是一對志同道合的生死之友“舉杯一觴今古,嘆息英雄骨冷,清淚不能收”,這一句寫重遊大別山的種種感慨,嘆息過去“英雄骨冷”,現在想來清淚難收。古代如此,現在又怎麼能改變得緊接着從漢陽鸚鵡洲的眼前景緻聯想到禰衡作《鸚鵡賦》的故事,因此作者以“鸚鵡更誰賦,遺恨滿芳洲”結束全詞。表現了作者的事不隨願,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在這芳草萋萋的鸚鵡洲上,只有滿腔遺恨!他借《鸚鵡賦》爲喻,道出了胸中的鬱積:“飛步碧山頭”的激烈情懷,在面對鸚鵡洲的懷古幽思中,又逐漸地趨於低潮,陷入沉思之中。 詞意是“呈漢陽使君”,記敘作者與老朋友漢陽使君的深厚情誼。王以寧對兩次遊覽大別山的描寫,文筆飛動:第一次逸興遄飛,壯志滿懷,但還沒有經受過壓抑的痛苦;第二次“飛步碧山頭”,是在仕途險阻、人世變遷之後,感情轉入蒼涼深邃但詞人的心理卻更加成熟。詞篇所展現的,是豪邁而細膩的感情體驗,是壯闊宏大的突兀山峯,是千仞叢山中的月色和令人深思的“殘夜水明樓”,是芳草萋萋析鸚鵡洲的懷古幽怨。詞人在強烈動盪的思想情緒中,動用動靜相結合的藝術手段,將大自然的環境與作者的感情波瀾和諧地統一起來,“相逐飛步碧山頭”,這句是寫朋友邂逅相逢的萬千感慨,極其激動,在翠碧的山峯上飛步相逐,情趣達到了忘情忘我的境界;本來是靜悄悄的大別山的黑夜秀色,大別山頭的月夜羣峯,亦爲詞家一陣陣飄動的情緒狂瀾所掀動所感動。動靜相互映襯,相得益彰。詞篇音調飛揚,頓挫有力,筆飛墨動,縱橫豪石,獨具異彩。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大別:山名,在漢陽。
  • 突兀:高聳的樣子。
  • 西州:東晉、南朝稱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爲西州。這裏代指漢陽。
  • 鮚埼(jié qí)狂客:代指朋友。鮚埼,古地名,在今浙江寧波。
  • 雪霽:雪後轉晴。
  • 杖策:拄着柺杖。
  • 黃粱夢:唐沈既濟《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遇道士呂翁,呂翁給他一個瓷枕。盧生入睡後,歷盡榮華富貴。一覺醒來,店主人煮的黃粱飯還未熟。後以「黃粱夢」比喻虛幻不實的事和慾望的破滅。
  • 邂逅:不期而遇。
  • **鸚鵡:指鸚鵡洲,在今武漢西南長江中。東漢禰衡曾在此作《鸚鵡賦》。

翻譯

大別山上住着我的知心好友,它巍峨地矗立在西州之地。十年之後再次相見,大別依舊那般秀麗,光彩照人,映入我的眼眸。常常記起那位豪放不羈的朋友,在雪後天晴時邀請我登上高樓,我拄着柺杖,身着羊皮裘衣。那高聳的山峯間,明月緩緩升起,千仞之上,殘夜裏月光明亮,照得高樓和江水一片光明。

就像黃粱美夢一樣,不知不覺間,時光已經過去數年。與你偶然相遇,我們一起快步登上那蔥鬱的山頭。舉起酒杯,一杯酒思接今古,不禁爲英雄已經逝去而嘆息,流下的眼淚難以止收。如今又有誰能在鸚鵡洲上再賦佳作呢,只剩滿腔遺恨灑滿這芳草萋萋的洲上。

賞析

這首詞撫今追昔,情感沉鬱。上闋回憶與老友當年登山賞景的美好時光,通過描繪大別山水的壯麗景色,展現了自然的雄渾與優美,「山吐月千仞,殘夜水明樓」一句境界開闊,營造出清幽高遠的氛圍,讓人感受到詩人彼時心境的澄澈與平靜。
下闋筆鋒一轉,由回憶進入現實。「黃粱夢,未覺枕,幾經秋」感慨時光匆匆,如夢般流逝,表達了身世的滄桑之感。「舉酒一觴今古,嘆息英雄骨冷」則將個人感慨上升到對歷史英雄的緬懷,展現出詞人對古今英雄命運的嘆惋。結尾「鸚鵡更誰賦,遺恨滿芳洲」提到鸚鵡洲,聯想到禰衡的命運,借古傷今,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理想破滅的遺恨,情感真摯深沉,韻味綿長,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感慨和複雜的情緒,使整首詞具有深刻的歷史感和現實意義 。

王以寧

宋潭州湘潭人,字周士。由太學生仕鼎、澧帥幕。欽宗靖康初,徵天下兵,以寧走鼎州,乞師解太原圍。高宗建炎二年,累官京西制置使。尋落職,累貶永州列駕、潮州安置。紹興十年,復朝奉郎、知全州。有《王周士詞》。 ► 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