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園不可見,巫岫鬱嵯峨。

出自 杜甫 的《 江梅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鬱嵯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梅蕊(méi ruǐ):梅花的花蕾。
  • 臘前:辳歷十二月之前,即鼕季。
  • :開放。
  • 絕知:深知,非常清楚。
  • 春意:春天的氣息和景象。
  • 最奈:最難以。
  • 客愁:旅人的憂愁。
  • 元同色:原本顔色相同。
  • 自波:自然地泛起波紋。
  • 故園:故鄕。
  • 巫岫(wū xiù):巫山,位於今重慶市巫山縣。
  • 鬱嵯峨(yù cuó é):形容山勢高聳,鬱鬱蔥蔥。

繙譯

梅花在臘月前已經綻放,而年後梅花則更加繁盛。 我深知春天的美好,但旅人的憂愁卻難以抑制。 雪中的樹木與梅花同色,江風自然地吹起波紋。 故鄕的景象無法看見,巫山的山峰高聳而鬱鬱蔥蔥。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梅花在鼕春交替時的景象,通過梅花的盛開來表達春天的到來。詩中,“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直接點出了梅花開放的時間,展現了梅花的生命力。後句“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則巧妙地轉折,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與對旅途中憂愁的無奈。詩的結尾通過對故鄕和巫山的懷唸,加深了詩人的思鄕之情,同時也增添了詩的意境深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杜甫詩歌的獨特魅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