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半殘青紫,猶有小脣丹。

出自 周邦彥 的《 訴衷情令
出林杏子落金盤。齒軟怕嘗酸。可惜半殘青紫,猶有小脣丹。 南陌上,落花閒。雨斑斑。不言不語,一段傷春,都在眉間。
拼音

譯文

新出林的杏子特點是鮮脆,逗人喜愛。但又由於是新摘,沒有完全熟透,味道是酸多甜少,顏色青紫而不太紅。而少女好奇,好新鮮,見到鮮果以先嚐爲快。但乍嘗之後,便覺味酸而齒軟了。青紫色的殘杏上,留下少女一道小小的口紅痕跡。南陌上。滿地落花狼藉,春雨斑斑,送走了春天。少女傷春每由懷春引起,對花落春歸,感歲月如流,年華逝水,少女不可透露的內心世界的祕密,所以她只能不言不語,終日攢眉。

注釋

訴衷情令:又名《一絲風》、《漁父家風》。正體雙調四十四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後段六句三平韻。注意不應與唐教坊曲名《訴衷情》混淆。 杏子:一種果實,圓形,未熟時爲青色,成熟時爲黃紅色,味酸甜。金盤:金屬製成的盤子。 齒軟:牙齒不堅固。 可惜:意謂應予愛惜的。半殘:指杏子被咬了一口。青紫:此處指槓桿透出紫紅的半熟青杏顏色。脣丹:嘴脣上限量的丹砂紅。 陌:泛指田間道路。落花閒:花兒安靜地飄落。閒,安靜。 斑斑:顏色駁雜貌。這兩句說落花如雨,紛紛飄墜在地。 傷春:因春天的景物而引起的傷感。

這首詞寫的是一位女子的傷春情懷,大抵用兩種筆墨,相映成趣,活畫出了一位情竇初開的懷春少女形象。 這首詞的妙處,就在於作者將少女嚐鮮得酸的偶然情事,與其懷春藏酸的本質內容勾連,言情敘事,活潑可愛。

賞析

上闋寫酸杏子。 “出林杏子落金盤。齒軟怕嘗酸。可惜半殘青紫,猶印小脣丹。”“出林杏子”,說明杏子方熟,還沒有熟透,一個“落”字,生動地寫出女子嘗杏的生動、活潑場面;“齒軟怕嘗酸”,既承上句講酸杏的新鮮,又是對女子嬌柔媚好的形容,韓僵《幽窗》詩有云:“手香江橘嫩,齒軟越梅酸”,亦是此義。上闋生動地描寫了一副女子暮春嘗杏的人物畫,點睛處全在“小脣丹”三字上。“小脣丹”寫女子的紅脣皓齒,又有“半殘青紫”與之相映。酸杏與美人、青紫與丹紅,不但在色彩上,還在酸澀與甜美的意味上相互映襯。 下闋依舊由景語帶起。 “南陌上,落花閒。雨斑斑。”南窗下陌,飛紅悠悠飄落,雨跡尚殘些斑點。“南陌”就是南邊的小路,不寫東、西、北,單寫南,因爲南是溫暖柔潤之象,用此類意象,將詞的氛圍烘托得溫蘊可人;“落花閒”化自李白《贈黃山胡公求白鷳》詩“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閒”的句子,亦是描摹閒靜而略透悲意的場景;“雨斑斑”是描寫雨跡、斑點衆多的樣子。 這幾句寫外景的詞句,拉開了全詞的境界,是情感順流而出中的一次回溯與淨化。此景既是女子眼中之景,又與女子春心同爲一構。是春景本就如此寂寞,還是女子愁情眼中萬物皆如此淒涼。寫景在寫人之後,情景模糊、意蘊豐富。 “不言不語,一段傷春,都在眉間。”是最終的抒情之語。女子寂寞一人,不言不語,此時無聲,悲情卻自現於眉間。顰顰蹙眉,一段傷春情懷,自在其中。寫眉間蹙皺來表現傷春之情,見蘇軾《蝶戀花》詞有“學畫鴉兒猶未就,眉間已作傷春皺”的句子。 詞用嘗杏引出美人的丹脣皓齒,又回到屋外的春景,再寫嘗杏美人的傷春之情。杏酸使人蹙眉,傷春之情亦在眉間一皺中。詞人勾畫圖景、描摹情態,表現女子的心理狀態和日常生活的情景,如落花流水,靈動鮮活。
周邦彥

周邦彥

周邦彥,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爲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爲“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爲“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 2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