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一爲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拼音

譯文

世事難料,我竟一下成爲貶官,遠謫長沙。西望長安,雲霧迷茫,何處纔是我的家鄉? 黃鶴樓中傳來陣陣《落梅花》的笛聲,聲聲如怨如訴,彷彿五月江城落滿梅花,令人倍感淒涼。

注釋

郎中:官名,爲朝廷各部所屬的高級部員。 欽:當是史郎中名。一作「飲」。王琦《李太白全集》注本謂史欽,其生平不詳。 黃鶴樓:古迹在今湖北武漢,今已在其址重建。 遷客:被貶谪之人。 去長沙:用漢代賈誼事。賈誼因受權臣讒毁,被貶爲長沙王太傅,曾寫《弔屈原賦》以自傷。 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因在長江、漢水濱,故稱江城。 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此詩寫作者遊黃鶴樓時聽笛的經歷,抒發了詩人滿腔的遷謫之感和去國之情。前兩句寫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緒,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動作加以描寫,傳神地表達了懷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見」的愁苦;後兩句點題,寫在黃鶴樓上聽吹笛,從笛聲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蒼凉景象,藉景抒情,使前後情景相生,妙合無垠。

賞析

西漢的賈誼因指責時政受到權臣的讒毁,貶官長沙。而李白也因永王事件受到牽連,流放夜郎。所以詩人引賈誼爲同調。「一爲遷客去長沙」,就是用賈誼的不幸來比喩自身的遭遇,流露了無辜受害的憤懣,也含有他的自我辯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擊,幷沒有使詩人忘懷國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長安」,這裏有對往事的回憶,有對國運的關切和對朝廷的眷戀。然而,長安萬里迢迢,對遷謫之人來説十分遙遠,充滿了隔膜。望而不見,詩人不免感到惆悵。聽到黃鶴樓上吹奏《梅花落》的笛聲,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滿了梅花。 詩人巧借笛聲來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樂府詩集》對此調的題解説:「《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當初夏,當然是沒有梅花的,但由於《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動聽,使詩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滿天飄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開放的,景象雖美,卻不免給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覺,這正是詩人冷落心情的寫照。同時使詩人聯想到鄒衍下獄、六月飛霜的歷史傳説。由樂聲聯想到音樂形象的表現手法,就是詩論家所説的「通感」。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通感交織,描繪出與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蒼凉景色,從而有力地烘託了去國懷鄉的悲愁情緒。清代的沈德潛説:「七言絶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爲貴,衹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唐詩別裁》卷二十)這首七言絶句,正是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見長,使讀者從「吹玉笛」、「落梅花」這些眼前景、口頭語,聽到了詩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這首詩還好在其獨特的藝術結構。詩寫聽笛之感,卻幷沒按聞笛生情的順序去寫,而是先有情而後聞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動作加以描寫,傳神地表達了懷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見」的愁苦。後半部分纔點出聞笛,從笛聲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蒼凉景象,藉景抒情,使前後情景相生,妙合無垠。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遷客:指被貶謫的人。遷,貶謫,降職。

繙譯

一旦成爲被貶謫的人去往長沙,曏西遙望長安卻看不見自己的家。在黃鶴樓上聽到有人吹玉笛,這江城的五月倣彿有梅花飄落。

賞析

這首詩寫流放中的詩人在黃鶴樓中聽笛,抒發了自己的被貶謫的愁緒和去國懷鄕之情。前兩句借賈誼的不幸來比喻自身的遭遇,表達了被貶的憤懣與悲哀。後兩句則從笛聲中引出梅花飄落的景象,營造出一種清空淒涼的意境,將詩人的思鄕愁緒進一步烘托出來。以虛幻的梅花飄落的景象暗示了現實的冷落與淒涼,搆思巧妙,韻味無窮。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