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若遺耳目,升遐去殷憂。

若花燿四海,扶桑翳瀛洲。 日月經天塗,明暗不相雠。 窮達自有常,得失又何求。 豈效路上童,攜手共遨遊。 陰陽有變化,誰云沈不浮。 朱鱉躍飛泉,夜飛過吳洲。 俛仰運天地,再撫四海流。 繫累名利場,駑駿同一輈。 豈若遺耳目,升遐去殷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若花燿四海:形容如花般燦爛照亮整個世界。
  • 扶桑:神話中的東方日出處,象徵着初生或希望。
  • 翳瀛洲:瀛洲,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這裏喻指廣闊無垠的世界。
  • 經天塗:太陽月亮運行於天空,猶如在大地上塗抹色彩。
  • 明暗不相讐:光明與黑暗並不相互仇視,暗示對立事物的和諧共存。
  • 窮達自有常:人生的困厄和顯達都有其固有的規律。
  • 得失何求:不必過於追求得失,一切順其自然。
  • :比喻人生道路。
  • :指兒童,此處可能寓意純真無知。
  • 陰陽有變化:自然界中陰陽交替,暗示世間萬物都在變化之中。
  • 沈不浮:沉與浮,象徵生死沉浮,暗示生命的無常。
  • 朱鱉:古代神話中的紅色大鱉,象徵長壽或吉祥。
  • 俛仰:俯瞰仰望,形容人與天地的互動。
  • 再撫四海流:再次掌握天地之大勢,如同大海般包容。
  • 繫累:束縛,牽累。
  • 名利場:追求名利的地方,比喻世俗社會。
  • 駑駿同一輈:劣馬和良馬同駕一輛車,比喻才能各異的人在同一環境中。
  • 遺耳目:超脫視聽,拋棄世俗。
  • 升遐:昇天,引申爲解脫塵世。
  • 殷憂:深重的憂慮。

翻譯

如花盛開照耀四方,猶如扶桑樹遮蔽了瀛洲的天空。 太陽月亮在天際穿梭,明暗交錯卻互不敵對。 人生得失自有定數,何必過分追求? 難道要學那路上無知的孩子,手牽手嬉戲遊樂嗎? 世間陰陽變幻莫測,誰能說沉沒就永無浮出之時? 硃紅的大鱉跳躍在飛泉之間,夜晚飛越吳地的江洲。 人在天地間上下起伏,掌管着四海的潮汐。 被名利所牽累,才智高低的人共享同一命運。 哪比得上超脫塵世,遠離憂慮,升入天界呢?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象開篇,通過比喻和象徵,展現了詩人對生命、得失和人生境遇的獨特見解。阮籍借若花、扶桑等意象,表達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但同時也強調了明暗、窮達之間的平衡與和諧。他反對過分追求名利,倡導一種超脫世俗、順應自然的生活態度。詩中以「朱鱉躍飛泉」寓意生命的活力與堅韌,以及「俛仰運天地」的豪情,展示了詩人面對人生起伏的豁達胸懷。最後,他以「遺耳目」、「升遐去殷憂」表達對超脫塵世、心靈自由的嚮往,體現了阮籍在亂世中尋求精神解脫的人生哲學。

阮籍

阮籍

阮籍,三國時期魏詩人。字嗣宗。陳留(今屬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大人先生傳》等,其著作收錄在《阮籍集》中。 ► 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