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葉蓬舟千重,菰菜蓴羹一夢,無語寄歸鴻。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紅。蘆葉蓬舟千重,菰菜蓴羹一夢,無語寄歸鴻。醉眼渺河洛,遺恨夕陽中。 蘋洲外,山欲暝,斂眉峰。人間俯仰陳跡,嘆息兩仙翁。不見當時楊柳,衹是從前煙雨,磨滅幾英雄。天地一孤嘯,匹馬又西風。
拼音

譯文

平山堂上佇立遠望,秋雨過後,江岸的山色在晴空映襯下分外靑碧。一個人輾轉大江南北,有多少憂愁思緒,都付之一醉,暫且忘卻吧。乘坐小船沿蘆葦岸邊千里漂泊,張翰那種思念菰菜蒓羹就辭官歸家的作爲,於我衹能是一場夢了,我惟有默默無語把思念寄託給南飛鴻雁。醉眼朦朧中回望渺遠的黃河洛水,夕陽籠罩下畱存多少遺憾和憤恨! 在苹草萋萋的洲渚外面,遠山在暮色裏就要收斂他的眉峰。俯仰憑弔平山堂的人間遺迹,嘆息歐、蘇兩位仙翁已然遠逝。眼前沒了當時的楊柳,衹是從前的煙雨,磨滅了幾位英雄。且唱響一聲孤嘯,我又將匹馬啓程,在西風凄緊的天地間。

注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調歌》,據《隋唐嘉話》,爲隋煬帝鑿汴河時所作。宋樂入“中呂調”,見《碧雞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爲之。九十五字,前後闋各四平韻。亦有前後闋兩六言句夾葉仄韻者,有平仄互葉幾於句句用韻者。 平山堂:在今揚州西北蜀崗上,爲歐陽修所建。 山色:山的景色。 晴空:清朗的天空。 愁思:憂愁的思緒。 螺紅:紅色的螺杯。 千重:千層,層層迭迭。 菰(gū)菜:即茭白。 蒓(chún)羹:用蒓菜烹製的羹。 歸鴻:歸雁。 醉眼:醉後迷糊的眼睛。 河洛:黃河與洛水之間的地區。此處泛指淪陷於金兵之手的土地,故詞人有遺恨在焉。 蘋(píng)洲: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城北,瀟湘二水匯流處,爲永州著名風景勝地,唐宋以來,即負盛譽。 斂眉:皺眉。 陳迹:舊迹、遺迹。 兩仙翁:指歐陽修與蘇東坡。 煙雨:蒙蒙細雨。 磨滅:消失、湮滅。 匹馬:一匹馬,後常指單身一人,有作者自喩意。

歐陽修在揚州西北修建了平山堂,百年後,方岳身處平山堂,俯仰江山,緬懷先賢,不禁詩思如潮,便以蘇東坡《黃州快哉亭》詞的韻腳,寫下了這首《水調歌頭·平山堂用東坡韻》。 此詞從登平山堂所見景物寫起,轉入抒情、議論,除了懷念歐陽修、蘇東坡兩位“文章太守”以外,也抒發了對國土未被收復的愁恨。

賞析

此詞一開始,就展現了一幅江南的秋景:“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寥寥兩句,就把江南秋日雨天和晴天的特色呈現於讀者眼前。以“碧”形容秋雨,這是詞人的獨創,一則寫出江南的秋日依然一片靑綠,連下的雨都映成碧綠的顔色,二則寫出秋雨過後,山色、田野都變得更綠,仿佛爲碧綠的雨絲染過似的,這就自然引出“山色倚晴空”這樣的晴晝景色。南國的秋幷不如北國那樣凄凉蕭索,但詞人的愁情卻彌漫在“江南江北”,這就表明他的愁不是由自然景色引起的一般性的悲秋,而是另有原因。“江南江北愁思”兩句,意思是説平生行遍江南江北,積累起來的許多愁思,都付之一醉,暫時忘卻吧。借酒消愁本來是人之常情,尤以文人爲甚。坐著的有讎來自自傷飄泊無定和慨嘆中原未復。這就是有點有染的寫法,即先説明性質,然後再表現內容。 “蘆葉蓬舟千里”三句,寫詞人長年飄泊在外,不能回鄉。“蘆葉”句展示“蓬舟”(蓋有蓬頂的小舟)在長滿蘆葉的岸邊行駛之狀。“千里”極言行程之長,飄泊地域之廣闊。“菰菜蒓羹”用的是張翰的典故:鱸魚膾,就命駕而歸。“菰菜蒓羹”後面加上“一夢”兩字,就否定了此事的現實性。因而衹好“無語寄歸鴻”,默默無言地目送征鴻南歸。方岳是南宋後期著名的江湖派詩人之一,他少年飄蕩江湖,中年以後,雖中了進士而宦遊各地,還不免有“遊宦成羈旅”之感。思歸而不得,發爲愁思,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醉眼渺河洛,遺恨夕陽中”一句,意思是醉酒後的詞人雙眼朦朧,河洛一帶渺不可及,而遺恨於夕陽之中,這不是其字面意思,實質上它抒發的是詞人爲中原淪落,未能收復而遺恨。 下闋又從眼前景物寫起。“苹洲外”三句,寫遠山在黃昏中的姿態。苹洲之外,遠山在暮色中斂下了它的眉峰,這是將愁苦的感情移入於物,寫的是帶情之景。這種寫法,一方面增加了狀物的形象性,一方面也抒發了自己的感情,可謂一舉兩得。 “人間俯仰陳迹”至“磨滅幾英雄”五句,轉入懷古。作者遙想當年與平山堂有密切關係的歐陽修和蘇東坡兩位“仙翁”已經逝去,黯然神傷扼腕嘆息。 “楊柳”和“煙雨”是歐陽修和蘇東坡詞中描寫的平山堂景色,作者巧妙地引用這兩箇詞,除了表示對歐蘇二公無限景仰外,還寄託了滄桑之感。“楊柳”已非,“煙雨”依舊,而幾許英雄,已磨滅於此變化之中。這幾乎是文人登臨懷古的一箇永恆主題,骨子裏是感到人生虛幻,蒙上了一層虛無的感傷色彩,這是失意牢落者常有的感情。 最後兩句,從懷古議論回到現實,寫自己又將匹馬登程,在西風凄烈的天地之間,悵然孤嘯。其情其景,是够令人感傷的。這一結尾,又回到了飄泊的愁思,與上闋遙相呼應。
方岳

方岳

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公元1232年)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後調知南康軍。後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後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後覆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 14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