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不婬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拼音
譯文
日子閒散的時候,沒有一樣事情不自如從容,往往一覺醒來,東邊的窗子早已被日頭照得一片通紅。
靜觀萬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樂趣,人們對一年四季中美妙風光的興致都是一樣的。
道理通著天地之間一切有形無形的事物,思想滲透在風雲變幻之中。
只要能夠富貴而不驕奢淫逸,貧賤而能保持快樂,這樣的男子漢就是英雄豪傑了。
注釋
從容:不慌不忙。
覺:醒。
靜觀:仔細觀察。
自得:安逸舒適的樣子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
通:通達
淫:放縱。
豪雄:英雄。
序
這首詩雖說是秋天偶然寫成,細細分辨卻可看出程顥的人生態度。就是心境悠閒,不慌不忙,絲毫不覺得任何壓力。睡眠充分,精神充足,走出戶外,放眼望去。以平靜的心情去欣賞萬物時,發現無一不具特色,各有其存在的道理,頗具自得的神情。春夏秋冬四時,也都有各自的美好風光與特殊勝景,這些都要靠人去品味。我們應該隨着四季的變化而享受自然的樂趣。
一個“閒來無事”的程顥,過着優哉悠哉的生活,想什麼時候起牀就什麼時候起牀,甚至“東窗”的紅太陽曬屁股了才起牀。看盡世態變遷的程顥可謂靜觀其變,悠閒自得地看着萬物的自然消長;榮衰寵辱、春夏秋冬,也一樣與普通人一樣高興而來、怡然而去,欣賞各自的特有佳景。想到天地之外無形的東西,想到人世間風雲的變幻。他已經把富貴貧賤之類的東東置於腦後了。儘管是閒來無事,從容不迫,但作者也不是不吃人間煙火的,也是“四時佳興與人同”的。“道通天地”那些形而上的東西作者想到了,“風雲變態”中形而下的東西他也非常關心,身居斗室不忘天下,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富貴不淫貧賤樂”。
沉思宇宙的奧妙時,有形的天地還不足以窮盡道的神奇力量。道是萬物的來源,卻不隨着萬物而增減,實在是玄之又玄。思緒隨着風起雲涌,幻化爲各種奇情想象,簡直是無所不能,極盡逍遙之能事。
孔子主張“貧而樂”,孟子宣稱“富貴不能淫”。合而觀之,就是“富貴不淫貧能樂”,在富貴時不致流連忘返、迷失本性,在貧困時卻能不改其樂。能抵達這種境界,就是“豪雄”了。總之,大丈夫精神是:居仁由義,發強剛毅,樂天知命——三位一體。
在生命的悲情與思考之下,詩人超越了一己的得失和現實的困境,從更高更遠以及更主動的層次上去提升人生的意義。這首詩表現的是道,是靜觀,靜觀就是去欲,四時佳興就是去欲之後獲得的快感,道通天地,才能夠有這種感覺,所以富貴不淫,身處貧賤也感覺到快樂。這就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儒家觀念,但是到了靜觀的境界,能夠平靜的看待世間一切,也就是真正的英雄了,這就是一種超越。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從容:不慌不忙,悠閑舒緩。
- 睡覺:睡醒。
- 四時:指春夏鞦鼕四季。
- 佳興:好興致,興趣。
- 婬:使……迷惑。
繙譯
閑暇的時候事事都能処理得從容不迫,睡醒時東邊的窗子已被陽光照得一片通紅。靜靜觀察世間萬物都能悠然自得,四季的美好興致和人是一樣的。道理能通達到天地有形的外麪,思想能進入風雲變化的深処。富貴時不使自己的心意迷惑,貧賤時能快樂,男兒到了這個境界才稱得上是英雄豪傑。
賞析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悠閑從容、怡然自得的心境以及沖淡平和的人生態度。首聯寫詩人的閑適生活狀態,躰現出他內心的從容淡定。頷聯寫他對萬物的靜觀與對自然的融入。頸聯則展現出他開濶的思維和對哲理的深刻領悟。尾聯強調了一種高尚的品德和境界,不因富貴而迷失自我,也能安於貧賤而保持快樂,這種品德正是豪雄的躰現。整首詩自然流暢,意境深遠,給人以啓迪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