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動百里,惠化聞京師。
白田見楚老,歌詠徐安宜。
制錦不擇地,操刀良在茲。
清風動百里,惠化聞京師。
浮人若雲歸,耕種滿郊岐。
川光淨麥隴,日色明桑枝。
訟息但長嘯,賓來或解頤。
青橙拂戶牖,白水流園池。
遊子滯安邑,懷恩未忍辭。
翳君樹桃李,歲晚託深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白田:地名,在今江蘇寶應縣北。
- 楚老:指當地父老。
- 制錦:比喻做官治事,這裏指治理徐安宜。
- 操刀:比喻處理事務。
- 茲:這裏。
- 惠化:仁愛教化。
- 浮人:遊子,這裏指流民。
- 郊岐:郊外的岔路,泛指鄉村。
- 麥隴:麥田。
- 訟息:訴訟停止,表示社會安定。
- 解頤:開顏歡笑。
- 戶牖:門窗。
- 安邑:地名,這裏指徐安宜。
- 翳:遮蔽,這裏指栽培。
- 樹桃李:比喻培養人才。
- 歲晚:晚年。
- 深期:深切的期望。
翻譯
在白田我見到了楚地的老人,他們歌頌着徐安宜的治理。 治理這個地方不需要選擇地點,就像熟練的刀工在這裏施展技藝。 徐安宜的清廉之風影響了百里,他的仁愛教化聲名遠播至京師。 遊子們如同雲彩般歸家,田野裏滿是耕種的景象。 河流的光輝照亮了麥田,陽光明媚地照在桑樹上。 訴訟停止了,人們只需長嘯抒懷,賓客來訪時或許能開顏歡笑。 青橙輕拂着門窗,清澈的水流在園池中流淌。 我這個遊子滯留在安邑,懷着感恩之心不忍離去。 願你栽培桃李,晚年時寄託深切的期望。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贈給徐安宜的讚美之作。詩中,李白通過描繪徐安宜治理下的地方景象,表達了對徐安宜清廉仁政的讚賞。詩中「制錦不擇地,操刀良在茲」形象地比喻了徐安宜的治理能力,而「清風動百里,惠化聞京師」則展現了其政績的廣泛影響。後文通過對田園風光的描繪,進一步以景抒情,表達了對徐安宜的敬仰和不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李白的詩歌才華和對仁政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