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

出自 潘岳 的《 悼亡詩三首
【其一】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 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 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 黽勉恭朝命,迴心反初役。 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 幃屏無彷彿,翰墨有餘跡。 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 悵恍如或存,回惶忡驚惕。 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 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 春風緣隙來,晨霤承檐滴。 寢息何時忘,沉憂日盈積。 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 【其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應秋至,溽暑隨節闌。 凜凜涼風升,始覺夏衾單。 豈曰無重纊,誰與同歲寒。 歲寒無與同,朗月何朧朧。 展轉盻枕蓆,長簟竟牀空。 牀空委清塵,室虛來悲風。 獨無李氏靈,彷彿睹爾容。 撫衿長嘆息,不覺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懷從中起。 寢興目存形,遺音猶在耳。 上慚東門吳,下愧蒙莊子。 賦詩欲言志,此志難具紀。 命也可奈何,長戚自令鄙。 【其三】 曜靈運天機,四節代遷逝。 悽悽朝露凝,烈烈夕風厲。 奈何悼淑儷,儀容永潛翳。 念此如昨日,誰知已卒歲。 改服從朝政,哀心寄私制。 茵幬張故房,朔望臨爾祭。 爾祭詎幾時,朔望忽復盡。 衾裳一毀撤,千載不復引。 亹亹期月周,慼慼彌相愍。 悲懷感物來,泣涕應情隕。 駕言陟東阜,望墳思紆軫。 徘徊墟墓間,欲去復不忍。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躕。 落葉委埏側,枯荄帶墳隅。 孤魂獨煢煢,安知靈與無。 投心遵朝命,揮涕強就車。 誰謂帝宮遠,路極悲有餘。
拼音

注釋

【其一】 荏苒(rěnrán):逐漸。 謝:去。 流易:消逝、變換。冬春寒暑節序變易,説明時間已過去一年。古代禮制,妻子死了,丈夫服喪一年。這首詩應作於其妻死後一週年。 之子:那個人,指妻子。 窮泉:深泉,指地下。 重壤:層層土壤。 永:長。 幽隔:被幽冥之道阻隔。 「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句:妻子死了,埋在地下,永久和生人隔絕了。 私懷:私心,指悼念亡妻的心情。 誰克從:即「克從誰」,能跟誰説?克,能;從,隨。 淹留:久留,指滯留在家不赴任。 亦何益:又有什麼好處。 「僶俛(mǐnmián)恭朝命,迴心反初役。」句:勉力恭從朝廷的命令,扭轉心意返回原來任所。僶俛,勉力;朝命,朝廷的命令;迴心,轉念;初役,原任官職。 廬:房屋。 其人:那個人,指亡妻。 室:裏屋。 所歷:指亡妻過去的生活。歷,經過。 幃屏:帳幃和屏風。 無髣髴:幃屏之間連亡妻的彷彿形影也見不到。髣髴,相似的形影。 翰墨有餘跡:衹有生前的墨跡尚存。翰墨,筆墨。 流芳未及歇:衣服上至今還散發着餘香。 遺掛猶在壁:生平玩用之物還掛在壁上。 「悵恍(huǎng)如或存,回惶忡(chōng)驚惕。」句:表現他懷念亡妻的四種情緒。悵恍,恍忽;如或存,好像還活著;回惶,惶恐;忡,憂;惕,懼。 翰林:鳥棲之林,與下句「遊川」相對。 比目:魚名,成雙即行,單隻不行。 析:一本作「拆」,分開。 「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隻。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句:妻子死後自己的處境就象雙棲鳥成了單隻,比目魚被分離開一樣。 緣:循。 隟:即「隙」字,門窗的縫。 霤(liù):屋上流下來的水。 承檐滴:順着屋檐流。 「春風緣隙來,晨霤承檐滴。」句:春風循着門縫吹來,屋檐上的水早晨就開始往下滴瀝。 寢息何時忘:睡眠也不能忘懷。寢息,睡覺休息。 沈憂日盈積:憂傷越積越多。盈積,衆多的樣子。 庶幾:但願。表示希望。 衰:減。 莊:指莊周。 缶:瓦盆,古時一種打擊樂器。《莊子·至樂》:「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認爲死亡是自然變化,何必悲傷! 「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句:但願自己的哀傷有所減退,能象莊周那樣達觀纔好

潘岳《悼亡詩》是詩人悼念亡妻楊氏的詩作,共有三首。楊氏是西晉書法家戴侯楊肇的女兒。潘岳十二歲時與她訂婚,結婚之後,大約共同生活了二十四箇年頭。楊氏卒於晉惠帝元康八年(公元298年)。潘岳夫婦感情很好,楊氏亡後,潘岳寫了一些悼亡詩賦,除《悼亡詩》三首之外,還有《哀永逝文》《悼亡賦》等,表現了詩人與妻子的深厚感情。在這些悼亡詩賦中,《悼亡詩》三首都堪稱傑作,而在三首《悼亡詩》中,第一首傳誦千古,尤爲有名。 這一首《悼亡詩》寫作時間大約是楊氏死後一周年,即晉惠帝永康九年(公元299年)。何焯《義門讀書記》説:「安仁《悼亡》,蓋在終制之後,荏苒冬春,寒暑忽易,是一期已周也。古人未有喪而賦詩者。」結合詩的內容考察,是可以相信的。這首詩,從內容看,可以分爲三箇部分: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是第一部分,寫詩人爲妻子守喪一年之後,即將離家返回任所時的心情。開頭四句點明妻子去世已經一年。詩人説,時光流逝,愛妻離開人世已整整一年,層層的土壤將他們永遠隔絶了。「私懷」四句,寫詩人即將離家返回任所的心理活動。就個人對亡妻的思念之情來説,詩人十分願意留在家中,可是有公務在身,朝廷不會依從,這箇願望是難以實現的。再説,人已死了,就是再繼續留在家中,也是沒有用。這裏提出留與不留的矛盾。矛盾的解決辦法是,勉強遵從朝廷之命,轉變念頭,返回原來任職的地方。 「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屛無髣髴,翰墨有餘迹。流芳未及歇,遺挂猶在壁。悵恍如或存,回惶忡驚惕。」是第二部分,寫詩人就要離家返回任所,臨行之前,觸景生情,心中有説不出的悲哀和痛苦。看到住宅,自然想起亡妻,她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進入房間,自然憶起與愛妻共同生活的美好經歷,她的一舉一動,使詩人永遠銘記在心間。可是,在羅帳、屛風之間再也見不到愛妻的形影。見到的是墻上挂的亡妻的筆墨遺迹,婉媚依舊,餘香未歇。眼前的情景,使詩人的神志恍恍忽忽,好像愛妻還活著,忽然想起她離開人世,心中不免有幾分驚懼。這一段心理描寫,十分細膩的表現了詩人思念亡妻的感情,眞摯動人。這是全詩的最精彩的部分。 應該指出,「流芳」「遺挂」二語,注家尙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爲「流芳」是指楊氏的化妝用品,有人認爲「遺挂」是楊氏的遺像,都是猜測,缺乏根據。余冠英説:「『流芳』『遺挂』都承翰墨而言,言亡妻筆墨遺迹,挂在墻上,還有餘芳。」(《漢魏六朝詩選》)比較可信。又,「回惶忡驚惕」,意思是由惶惑不安轉而感到驚懼。「回」,一作「周」。前人如陳祚明、沈德潛等人多謂此句不通,清人吳淇説:「此詩『周惶忡驚惕』五字似復而實一字有一字之情,『悵恍』者,見其所歷而猶爲未亡。『周惶忡驚惕』,想其所歷而已知其亡,故以『周惶忡驚惕』五字,合之『悵恍』,共七字,總以描寫室中人新亡,單賸孤孤一身在室內,其心中忐忐忑忑光景如畫。」(《六朝選詩定論》)剖析入微,亦頗有理。 「如彼翰林鳥,雙栖一朝隻。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春風緣隙來,晨霤承檐滴。寢息何時忘,沈憂日盈積。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是第三部分,寫詩人喪偶的孤獨和悲哀。「翰林鳥」,指雙飛於林中的鳥。比目魚,水中一種成對的魚。《爾雅·釋地》説:「東方有比目魚,不比不行。」傳説比目魚身體很扁,頭上衹一側有眼睛,必須與眼睛生在另一側的比目魚幷遊。不論「翰林鳥」,還是「比目魚」,都是古人常用來比喩夫妻合好。「一朝隻」、「中路析」,寫出詩人喪偶以後的孤獨與凄凉。冬去春來,寒暑流易,愛妻去世,忽已逾周年。又是春風襲人之時,檐下晨霤點點滴滴,逗人哀思,難以入眠。深沉的憂愁,難以消卻,如同三春細雨,綿綿無休,盈積心頭。要想使哀思衰減,衹有效法莊周敲擊瓦盆(一種古代樂器)了。《莊子·至樂》説,戰國時代宋國人莊周妻死了,惠施去弔喪,見莊周兩腿伸直岔開坐在那裏敲著瓦盆唱歌。惠施説,妻子死了,不哭也罷,竟然唱起歌來,未免太過分了。莊周説,妻子剛死時,他很悲傷。後來想想,人本無生、無形,由無到有,又由有到無,正如四季循環,就不必要悲傷了。潘岳想效法莊周,以達觀的態度消愁,殊不知「此情無計可消除,纔下眉頭,卻上心頭」。 潘岳的悼亡詩賦有一箇明顯的特點,即富於感情。此詩也不例外。陳祚明説:「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筆,淋灕傾注,宛轉側折,旁寫曲訴,刺刺不能自休。夫詩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語不佳者;所嫌筆端繁冗,不能裁節,有遜樂府古詩含蘊不盡之妙耳。」(《采菽堂古詩選·卷十一》)這裏肯定潘岳悼亡詩的感情「淋灕傾注」,又批評了他的詩繁冗和缺乏「含蘊不盡之妙」,十分中肯。沈德潛對潘岳詩的評價不高,但是對悼亡詩,也指出「其情自深」(《古詩源·卷七》)的特點。的确,潘岳悼亡詩感情深沉,頗爲感人。 由於潘岳有《悼亡詩》三首是悼念亡妻的,從此以後,《悼亡詩》成爲悼念亡妻的專門詩篇,再不是悼念其他死亡者的詩篇。於此可見,潘岳《悼亡詩》深遠的影響。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荏苒:時間漸漸過去的樣子,形容時光匆匆。(rěn rǎn)
  • 窮泉:指隂間的深淵,古人常以此比喻死亡。(qióng quán)
  • 重壤:深厚的土地,這裡指墓穴。(chóng rǎng)
  • :能夠,這裡指滿足、實現。(kè)
  • 僶俛:勉強振奮,表示盡力而爲。(mǐn fǎn)
  • 朝命:朝廷的命令,指履行職責。(zhāo mìng)
  • 初役:最初的職務,引申爲對亡者的懷唸。(chū yí)
  • 帷屏:帳幔和屏風,代指居室。(wéi píng)
  • 髣髴:隱約可見,似有若無。(fǎng fú)
  • 翰墨:書法和文字,此処指逝者畱下的痕跡。(hàn mò)
  • 流芳:美好的名聲,此処指逝者的遺澤。(liú fāng)
  • 遺掛:遺畱下來的物品,掛在牆上。(yí guà)
  • 悵恍:失神恍惚,內心悲痛。(chàng huǎng)
  • 翰林鳥:比喻夫妻,此処指失去伴侶。(hàn lín niǎo)
  • 遊川魚:比喻夫婦,此処指分離。(yóu chuān yú)
  • 晨霤:早晨的露水。(chén liù)
  • 沈憂:深沉的憂慮,悲傷。(chén yōu)
  • 庶幾:或許,表示希望。(shù jī)
  • 莊缶:古代樂器,此処借指簡單的音樂,以求安慰。(zhuāng fǒu)

繙譯

鼕去春來,寒暑更替,你已去了那幽深的窮泉之地,與世隔絕。我心中的思唸無法填補這空缺,繼續畱在世間又能如何?我勉強接受朝命,但心中縂想著你。廻憶你的模樣,想象你曾經歷的生活,家中的一切倣彿還能看到你的影子,你的筆墨痕跡依然清晰。雖然你的美好還未消散,但那些遺物還掛在牆上。我時常恍惚覺得你還存在,內心充滿驚恐和哀傷,就像翰林鳥衹賸一衹,或者竝肩遊動的魚兒中途分開。

春風從縫隙中吹進來,清晨的露水滴滴答答落在屋簷。我何時才能從這無盡的悲傷中解脫,憂慮一天天堆積。或許有一天,我能從這深深的痛苦中稍稍緩解,彈奏簡單的音樂來安慰自己。

賞析

這首詩是潘嶽悼唸亡妻之作,情感深沉且真摯。詩人通過描繪四季變換、家居日常,表達了對亡妻的深深懷唸和失去伴侶後的孤獨。"春風緣隙來,晨霤承簷滴"兩句,寓言式的表達,既寫出生活的冷清,又象征著詩人對亡妻的無盡思唸。"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則流露出詩人對未來的希冀,希望能通過音樂來排解哀愁。整首詩語言樸實,情感深沉,躰現了詩人對亡妻的深情厚誼和對生活的無奈感慨。

潘岳

潘岳

西晉時期文學家,“太康文學”的主要代表。字安仁,又稱潘安。祖籍滎陽郡中牟縣(今屬河南),祖父潘瑾,曾官安平太守,其父潘茈,做過琅琊太守。潘岳少年時就被鄉里稱爲神童,二十多歲就名聲大振。初爲河陽令、轉懷縣令,歷任太子舍人、長安令、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史書記載他“性輕躁”,熱衷於官場趨炎附勢,與豪門石崇諂事權貴賈謐,爲謐“二十四友”之首,爲世人所譏。公元300年(永康元年)趙王司馬倫的親信孫秀污衊潘岳和石崇等參與淮南王、齊王作亂,因此被誅,並夷三族。詩賦都很有名。其代表作《悼亡詩》三首,爲紀念亡妻所作,情意深厚真摯;賦也多有名篇,造句工整,用典淺近,對後世有較大影響。明人張簿輯有《潘黃門集》傳世。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