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隨流水覓溪源,行到源頭卻惘然。

出自 朱熹 的《 偶題三首
步隨流水覓溪源,行到源頭卻惘然。 始悟真源行不到,倚筇隨處弄潺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惘然:失意的樣子。 倚筇(qióng):拄着竹杖。

翻譯

腳步隨着流水去尋覓溪流的源頭,走到源頭之處卻感到迷茫失意。才領悟到真正的源頭是走不到的,拄着竹杖在隨處擺弄那潺潺的流水。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哲理意味。詩人一路追尋溪源,然而到了源頭卻發現並非最終的答案,有一種求索後的迷茫與思考。「始悟真源行不到」表達了對事物本質難以完全把握的感悟,那無盡的追尋與探索似乎沒有盡頭。「倚筇隨處弄潺湲」則展現出一種隨性自在的態度,即使在追尋中遭遇迷茫,也能以一種閒適的姿態面對,在當下與自然的水流互動。全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引發讀者對人生追尋和事物本質的思考。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爲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