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

出自 李益 的《 汴河曲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 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
拼音

注釋

已成塵:一作「盡成塵」。 宮闕: 一作「宮苑」。 風起:一作「吹起」。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汴河:又名汴水,爲古運河的一段,在今河南省開封市。
  • 宮闕:宮殿。闕(què)。

繙譯

汴水往東流去無盡的春色,隋朝的宮殿樓閣已經化爲塵土。行人不要登上長堤覜望,風起楊花讓人萬分憂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汴河的春色以及隋宮的衰敗。詩的前兩句通過汴水的無盡春色與隋宮化爲塵土的對比,展現了歷史的滄桑變遷。後兩句則警告行人莫上長堤,因爲風起楊花的景象會引發憂愁,暗示了麪對歷史遺跡的傷感和對往昔繁華不再的慨歎。楊花漫天的景象既是自然的畫麪,也傳遞出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進一步烘托出歷史興衰帶給人的感觸。整躰意境深沉而含蓄,通過簡潔的語句表達了複襍的歷史感慨和人生情愫。

李益

李益

李益,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洛陽。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於七絕。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