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

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 誦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 位竊和羹重,恩叨醉酒深。 載歌春興曲,情竭爲知音。
拼音

譯文

麗正殿設了書院,成了文人學士聚會的地方。誦讀《詩經》瞭解國事,講解《易經》知道天意。我位爲宰相責任重大,承蒙皇恩賜宴酒醉深。誦唱春興曲,竭盡才智作詩酬知音。

注釋

麗正殿:唐代宮殿名。應制得林字:奉皇帝之命作詩,分得林字韻。 東壁: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主管文章。 西園:魏武帝建立西園,集文人於此賦詩。這裏的東壁與西園,皆代指麗正殿書院。 詩:《詩經》。易:《易經》。 位竊和羹重:竊,謙詞,竊居。我忝爲宰相,負有調理政治的重任。 恩叨醉禮深:叨,承受。承蒙皇帝賜宴,不覺喝得酩酊大醉。

這是一首應制詩,按皇帝規定用林字韻。當時作者身爲丞相,又逢皇帝賜宴,自然豪情滿懷。詩中大量用典,抒寫了自己一心輔君治國的情懷。 “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意謂:麗正殿設了書院,成了文人學士聚會賦詩的地方。“誦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意思是:誦讀《詩經》,能瞭解國家大事;講習《易經》,可知道天道變數的本源。“位竊和羹重,恩叨醉禮深。”意思是說:我忝爲宰相,負有輔佐君主治理國家的重任;承蒙皇帝賜宴,不覺喝得酩酊大醉。“載歌春興曲,情竭爲知音。”大意是:心情激動,吟詠一支頌揚春和景明的樂曲;竭盡才智來依韻賦詩,以報答皇帝的知遇之恩。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東壁:星名,主琯文章,這裡借指收藏書籍的地方。“壁”讀音爲“bì”。
  • 西園:魏文帝曹丕所建,常在此召集文人宴遊。
  • 翰墨林:筆墨之林,比喻文章滙集之処,這裡指文人聚集的地方。
  • 和羹:比喻大臣輔助君主綜理國政。“羹”讀音爲“gēng”。

繙譯

那麗正殿書院就如東邊的藏書之所,又似西邊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誦讀詩經可以知曉國家政事,講解易經能夠躰會上天的心意。 我慙愧自己職位如同調制和羹般重要,感恩聖上賜予的深厚恩情讓我沉醉。 讓我們高唱這春天般的興致之曲,將所有的情感都傾盡給知音之人。

賞析

這首詩是張說在麗正殿書院賜宴時所作的應制詩。詩的首聯通過“東壁圖書府”和“西園翰墨林”的形象比喻,展現了麗正殿書院的文化底蘊和文人薈萃的景象。頷聯則強調了在書院中通過學習經典可以了解國家政事和領悟天地之道,躰現了文化學習的重要性。頸聯表達了詩人對自己身負重任的認識和對皇帝恩寵的感激之情。尾聯則以“載歌春興曲,情竭爲知音”作結,描繪了宴會上歡樂的氛圍,以及詩人願意將情感傾盡給知音的心境。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優美,既表現了對文化的尊重,又表達了對皇恩的感激,同時也展現了宴會的歡樂情景。

張說

張說

唐河南洛陽人,先世范陽人,居河東,字道濟,一字說之。武則天時應詔對策乙等,授太子校書。中宗時爲黃門侍郎。睿宗時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勸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監國。玄宗開元初任中書令,封燕國公。後歷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朔方軍節度使,奏罷邊兵二十餘萬,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罷當番衛士,招募壯士以充宿衛。再兼中書令,又爲修書使,知麗正書院事。長於文辭,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與許國公蘇頲並稱“燕許大手筆”。爲李林甫所擠,罷相。卒諡文貞。有集。 ► 3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