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不要説下山嶺就沒有困難,這句話騙得前來爬山的人空歡喜一場。
當你進入到崇山峻嶺的圈子裏,剛攀過一座山,另一座山便會將你阻擋。
注釋
鬆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區。
莫言:不要說。
賺得:騙得。
錯喜歡:一作“空喜歡”。
政入萬山圍子裏,一山放出一山攔:又作“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過一山攔。”
攔:阻擋。
序
詩的前半部是議論,後半部是描摹,詩人藉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創造了一種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個具有簡單意義的深刻哲理:人生在世豈無難,人生就是不斷的與「難」作鬥爭,沒有「難」的生活,在現實社會中是不存在的。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做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的成功所迷醉。
賞析
本樸實平易,生動形象,表現力強,一個「錯」字突出表現了「行人」被「賺」後的失落神態。「放」、「攔」等詞語的運用,賦予「萬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萬山活了起來。
第一句當頭喝起,「莫言下嶺便無難」,這是一個富於包孕的詩句,它包含了下嶺前艱難攀登的整個上山過程,以及對所經歷困難的種種感受。正因爲上山艱難,人們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輕鬆。開頭一句,正像是對這種普遍心理所發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誡,又像是提醒別人,耐人尋味。
第二句補足首句,「賺得行人錯喜歡」,「賺」字富於幽默風趣。行人心目中下嶺的容易,與它實際上的艱難形成鮮明對比,因此説「賺」——行人是被自己對下嶺的主觀想象騙了。詩人在這裏點出而不説破,給讀者留下懸念,使下兩句的出現更引人注目。
三四兩句承接「錯喜歡」,對第二句留下的懸念進行解釋。本來,上山過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嶺,下山過程中也會相應遇到多少道山嶺。山本無知,「一山放過一山攔」的形容卻把山變成了有生命有靈性的東西。它彷彿給行人佈置了一個迷魂陣,設置了層層疊疊的圈套。而行人的種種心情——意外、驚詫、厭煩,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這一「攔」一「放」的重複中體現出來了。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後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爲談人生哲理。
人們總説上山難下山易,卻不知下山途中還要翻過無數座山。詩人藉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説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的成功所陶醉。人生中可能會有「假突圍現象」,以爲原來突破過的包圍不會再經歷,其實,人生道路上那一圈圈的山脈,還在那裏沒有移動,在另一個角度等着你再走一遭。因此,在某個階段突圍過後,千萬不要「錯歡喜」,還要做好再突圍一次,再昇華一次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