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城應教人,秋衾夢銅輦。

出自 李賀 的《 還自會稽歌
野粉椒壁黃,溼螢滿樑殿。 臺城應教人,秋衾夢銅輦。 吳霜點歸鬢,身與塘蒲晚。 脈脈辭金魚,羈臣守迍賤。
拼音

譯文

庾肩吾在樑朝時,曾經作《宮體謠引》,用來奉命與皇子唱和。到了樑朝國勢衰敗,庾肩吾先是在會稽避難,後來纔回家。我認爲他一定會留下文章,現在卻沒有發現,因此作《還自會稽歌》來補寫他的悲情。 塊塊黴斑把皇宮的牆壁弄得暗黃,成羣的螢蟲飛繞在樑國宮殿周旁。 他曾經是皇宮隨侍奉命作詩的寵臣,如今卻在秋寒被窩裏把太子車輦夢想。 這位歸來者的鬢髮,點綴有吳地的寒霜,他的身軀將與秋塘蒲草一樣衰老枯黃。 含情脈脈地辭別那京都皇宮,流亡的臣子廝守在貧困低賤的家鄉。

注釋

會(kuài)稽:在今浙江紹興。 庾肩吾:字子慎,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世居江陵(今屬湖北)。善詩,辭采甚美。蕭綱當太子時,任東宮通事舍人。綱即位,任度支尚書。侯景叛亂,庾肩吾逃往會稽,後又轉道回家,事見《梁書》、《南史》之《庾肩吾傳》。 宮體謠引:詩篇名,今不傳。宮體,樑蕭綱喜作豔詩,以宮中女子爲題材,大家仿效之,漸成風氣,時稱“宮體”。 應和皇子:奉命與皇子唱和詩歌。皇子,指蕭綱,他未被立太子之前,封爲晉安王。 國勢淪敗:這裏指侯景叛亂,樑朝都城陷落等事件。國勢,宋刊本、蒙古本、元本、《全唐詩》作“國世”。 椒壁:古代皇后居住的宮殿,常用椒和泥塗在壁上,溫和芳香。 溼螢:螢生於潮溼的地方,故名。 臺城:即朝廷所在地禁城。洪邁《容齋隨筆》:“晉宋間,謂朝廷禁省爲臺,故稱禁城爲臺城。”樑朝臺城在建康(今江蘇南京)。應教:臣子與諸位王子唱和詩作,稱爲“應教”。 銅輦:太子所乘坐的車。 塘蒲:一作“蒲塘”。《世說新語·言語》:“顧悅與簡文帝同年而發早白,簡文曰:‘卿何以先白?’對曰:‘蒲柳之質,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 金魚:宮門上魚形鎖鑰。此處代指皇宮。 羈臣:放逐到外地的官員。迍(zhūn)賤:政治上遇到困厄危難,處於賤辱的地位。迍,通“屯”。劉禹錫《子劉子自傳》:“重屯累厄,數之奇兮。”

《還自會稽歌》是唐代詩人李賀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借寫南朝梁代詩人庾肩吾的前事,借古嘆今,爲那些曾任職東宮而後遭貶斥的官員抒發內心的悲嘆。全詩寓今託古,比物徵事,體現了李賀詩歌詭異獨特的風貌。

賞析

詩前小序,交代詩人爲庾肩吾補作《宮體謠引》的緣由,說明詩篇抒寫庾肩吾“潛難會稽”後的悲傷感受。 詩的開頭兩句描寫宮廷荒涼的情景,壁上的椒粉已經發黃,成爲野粉,宮殿裏飛滿溼螢,已經荒廢,一派淒涼景象,正是“國勢淪敗”的藝術寫照。三四句夢憶東宮生活,我本是臺城裏和皇子唱和詩歌的人,現在秋夜裏還常夢見太子的車輦。詩的後半首,敘述肩吾愁苦衰老的近況,表達出甘守屯賤的意願。“吳霜”,應會稽地望,“塘蒲”,點身已衰老,回想起離開宮門時,依戀不捨,懷念君德,甘願遭受危難貧賤,“心如砥柱”,絕不變心。全詩不言悲而悲意充溢字裏行間。 詩人探尋樑代庾肩吾的前事,應是嘆恨那些曾任東宮官而後遭貶斥的人。詩人生活的時代,曾震驚朝野而備受大家關注的事件,便是永貞革新,革新運動參與者之中,確有人曾任太子李誦的東宮官。詩人嘆恨他們事業受挫敗,命運困厄,不勝感傷,便運用“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的詩句,抒發悲嘆他們不幸遭際的情思。詩人不能無言,又不敢明言,便寓今託古,比物徵事,從而形成長吉詩詭異獨特的風貌。 杜牧爲李賀詩集作敘,以此詩與《金銅仙人辭漢歌》爲例,讚歎道:“賀能探尋前事,所以深嘆恨古今未嘗經道者。”這篇敘是詮解《還自會稽歌》的指導思想。李賀能從二百多年前的庚肩吾“潛難會稽”這件在別人看來極平凡的小事中,塑造了一個流落失意、但又不失剛勁之氣的“羈臣”形象,並藉以抒發了自己對世事多變的感傷和困頓潦倒中的悲憤之情,構思新穎,立意奇特。杜牧把李賀的這類詩作譽之爲“古今未嘗經道者”,評價是很高的。杜牧在敘中還說:“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亦殊不能知之。”但結合庾肩吾的遭遇和李賀的身世,還是能看出些端倪的。 這首詩寫得含蓄深沉。庾肩吾是宮體詩的代表作家,但不能說這首摹想庾氏情事的作品就是繼承了宮體詩的傳統,也不能據此詩而說李賀對宮體詩作者的懷念和嚮往。李賀不過是借和晚年的庾肩吾“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處境,來抒發自己的憂憤罷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椒壁:古代宮殿牆壁上塗有椒泥,以取其香氣。這裏指宮殿的牆壁。
  • 溼螢:指潮溼環境中飛舞的螢火蟲。
  • 梁殿:指古代的宮殿。
  • 臺城:古代城牆的一種,這裏指宮廷。
  • 應教人:指宮廷中的文官,負責撰寫詔令等。
  • 秋衾:秋天的被子。
  • 銅輦:古代帝王乘坐的車,用銅裝飾。
  • 吳霜:指吳地的霜,這裏用來形容白髮。
  • 塘蒲:指池塘邊的蒲草。
  • 脈脈:形容眼神含情,默默地。
  • 金魚:指宮廷中的金魚符,是官員的象徵。
  • 羈臣:指被貶謫或流放的官員。
  • 迍賤:困頓而低賤。

翻譯

宮殿的牆壁上沾滿了野外的粉塵,顯得斑駁而黃舊,潮溼的空氣中,螢火蟲在梁殿間飛舞。 宮廷中的文官,蓋着秋天的被子,夢見自己乘坐着銅輦。 吳地的霜花點綴着歸來的白髮,身體如同池塘邊的蒲草,日漸衰老。 默默地告別了象徵身份的金魚符,作爲被貶的官員,我堅守着困頓而低賤的生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被貶官員的淒涼心境和對往昔宮廷生活的懷念。詩中通過「野粉椒壁黃」、「溼螢滿梁殿」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荒涼而古老的氛圍,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後兩句「脈脈辭金魚,羈臣守迍賤」則直接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榮耀的留戀以及對當前困境的無奈接受,展現了詩人深沉的情感和對命運的感慨。

李賀

李賀

李賀,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祖籍隴西,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