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大江湖,也避風波。

【其一】 咸陽百二山河,兩字功名,幾陣干戈。項廢東吳,劉興西蜀,夢說南柯。韓信功兀的般證果,蒯通言那裏是風魔?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醉了由他! 【其二】 東籬半世蹉跎,竹裏遊亭,小宇婆娑。有個池塘,醒時漁笛,醉後漁歌。嚴子陵他應笑我,孟光臺我待學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風波。
拼音

譯文

【其一】 咸陽,萬夫難攻的險固山河,因爲功名兩個字,曾發動過多少次戰亂干戈。項羽兵敗東吳,劉邦在西蜀興立漢朝,都像南柯一夢。韓信有功卻得到被殺的結果,當初蒯通的預言哪裏是瘋話?成功也是因爲蕭何,失敗也是因爲蕭何;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 【其二】 我半生來虛度了光陰,在那通幽的竹徑中,隱映着一座小巧的遊亭,走到竹徑的盡頭,就是小巧的庭院。在那兒有個池塘,我醒的時候輕聲吹起漁笛,醉酒之後又放聲唱起漁歌。嚴子陵一定會嘲笑我,孟光臺我要學他。笑我什麼呢?偌大的江河湖海,也自有躲避風波的辦法。

注釋

雙調:宮調名。 折桂令:曲牌名,又名“蟾宮曲”。 百二山河:謂秦地形勢險要,利於攻守,二萬兵力可抵百萬,或說百萬可抵二百萬。 項廢東吳:指項羽在垓下兵敗,被追至烏江自刎。烏江在今安徽和縣東北,古屬東吳地。 劉興西蜀:指劉邦被封爲漢王,利用漢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戰勝項羽。 夢說南柯:唐人李公佐傳奇《南柯太守傳》說:淳于棼晝夢入大槐安國,被招爲附馬,在南柯郡做二十年的太守,備極榮寵。後因戰敗和公主死亡,被遣歸。醒來才知道是南柯一夢。所謂大槐安國,原來是宅南槐樹下的蟻穴。 韓信:漢高祖劉邦的開國功臣,輔佐高祖定天下,與張良、蕭何並稱漢興三傑。後被呂后所害,誅夷三族。兀的般:如此,這般。證果:佛家語。謂經過修行證得果位。此指下場,結果。 蒯通:即蒯徹,因避諱漢武帝名而改。曾勸韓信謀反自立,韓信不聽。他害怕事發被牽連,就假裝瘋。後韓信果被害。 “成也蕭何”二句:韓信因蕭何的推薦被劉邦重用,後來呂后殺韓信,用的又是蕭何的計策。故云“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他(tuō):協歌戈韻。 東籬:作者自稱。 小宇:小屋。婆娑:枝葉茂盛貌。 嚴子陵:嚴光,字子陵,東漢人。少與劉秀同遊學。劉秀即帝位後,屢召不就,隱居富春江,以耕漁爲生。 孟光:漢代醜女,三十歲始與梁鴻成婚。後來一起逃到霸陵山中隱居,孟光舉案齊眉以進食。全世以“舉案齊眉”喻夫妻相敬相愛。臺:檯盤,盛食物的器皿。此指孟光的食案。一說“孟光臺”是與“嚴子陵”相對應的一個人名。 倒大:大,絕大。

《折桂令·嘆世》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兩支小令。第一支曲子以歷史更迭的史觀,暢述帝王功臣終歸是夢的幻滅,建立遠離功名,放情山林的人生態度。以抒情之筆,借秦漢之交的楚漢相爭和漢初皇室誅殺功臣的史事,抒發功名難憑的感慨。第二支曲子通過自嘲的方式來表達對黑暗社會的不滿,抒發對現實政治的反感。全曲表現了“嘆世”的主題,曲中並無一字提及當世,只是羅列一個個歷史故事,藉助讀者對歷史的聯想來表現作者的意圖。作品短小精悍,概括性強,容量極大。語言明白如話,流暢簡潔,充分體現了豪放派元曲家的風格。

賞析

歷史的價值自有其評價的定向性,是不容任意爲之的。然而,由於中國歷史所獨具的極爲豐富的內涵,加以後代常從不同的角度加以演繹,致使它具有了含義的多向性。馬致遠此時正遭貶謫,從官位跌落爲百姓是他所面對的無情的現實,世態炎涼給他的沉重打擊是不難想象的。於是,歷史事件就成了他宣泄對現世牢騷的手段,感喟世道無常、人生如夢的作品便由心而出。 第一支曲子聯繫歷史人物表現自己的歷史觀、政治觀,借秦漢之際的歷史事件,表現對功名事業的厭棄。作者把人們帶進了熟悉的史實,並畫龍點睛地做出了推論。既然劉項興亡,不過一夢,韓信這樣的功臣也落得殺頭的結果,那當前的功名事業就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了。通過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否定,對說不清功過是非的現實政治表示了反感。這是封建社會走下坡路的時期,許多文人喜歡用的手法。小令由“咸陽”——秦王朝說起。秦國“百二山河”,何等強盛,最後還是滅亡了。經過五年的楚漢之爭,項羽兵敗烏江自刎,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室。而輔助劉邦平定天下立有汗馬功勞的韓信卻遭到殺身之禍,連像蒯通那樣的謀士,也不得不假裝風魔以掩世人耳目。韓信怎麼也沒有想到力薦劉邦重用他的蕭何,後來竟會設計殺害他。這些興衰成敗,是非恩怨,還有什麼可說的呢?都不過是一場夢。“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道出世道之險惡,人心之叵測。結句以“醉了由他”突出“嘆世”主題,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問世事的態度。這是一首以詠史感嘆世情的千古佳作。 第二支曲子通過自嘲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黑暗社會的不滿。前半部分表面看起來表現了作者在恬靜的田園生活中得到了寄身世外、與世無爭、六根清淨的無限樂趣,其實,卻蘊含了內心的波瀾起伏,表明他政治出世與入世的極度苦悶中掙扎。後半部分寫自己不能像嚴子陵那樣歸隱,但江湖也能“避風波”,借喻官場中也可求隱。這表現了一種自我解嘲式的心態。馬致遠沉寂下僚,既不齒於官場的腐敗,不肯與之同流合污,又無力擺脫或與之抗爭,於是,在官署之旁,鬧市之中苦心經營了一片精巧的小天地,雖比不上前輩隱士超世脫俗的大氣魄,亦可略效其遺風,來個眼不見,心不煩,從中得到一種聊以自慰的心態平衡。 這兩支小令短小精悍,概括性強,容量大。語言如飛流注澗,一瀉無餘,表現了馬致遠作爲豪放派曲家的風格。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鹹陽:秦朝的都城,在今陝西省鹹陽市。這裡泛指秦漢故地。
  • 百二山河:謂秦地形勢險要,利於攻守,兩萬兵力可觝諸侯百萬(或說百萬可觝二百萬)。
  • 乾戈:古代兵器,這裡指戰爭。
  • 兀的般:這般。兀的,這。(“般”讀作“bān”)
  • 証果:彿教用語,指脩行得道,這裡指結果。
  • 蒯(kuǎi)通:即蒯徹,曾勸韓信謀反,韓信不聽。他害怕事發被牽連,就假裝瘋魔。
  • 蕭何:漢初大臣,韓信由蕭何推薦給劉邦,後又被蕭何設計捕殺,所以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東籬:作者自號東籬。
  • 蹉跎(cuō tuó):光隂虛度。
  • 婆娑(pó suō):枝葉扶疏的樣子,這裡形容樹木茂盛。
  • 嚴子陵:東漢隱士,曾與劉秀同學,劉秀即位後,他改名隱居。
  • 孟光台:指擧案齊眉的故事,東漢梁鴻的妻子孟光,送飯時把托磐擧得跟眉毛一樣高,表示尊敬。這裡指夫妻相敬相愛。
  • 倒大:非常,何等。

繙譯

【其一】 鹹陽是地形險要的山河之地,爲了功名二字,掀起了多少陣戰爭啊。項羽在東吳失敗,劉邦在西蜀興起,都像南柯一夢。韓信建立這般大的功業卻落得這樣的結果,蒯通的話哪裡是瘋話呢?成功是因爲蕭何,失敗也是因爲蕭何;罷了,由他去吧! 【其二】 我在東籬下半生虛度,在竹林中的遊亭裡,小屋枝葉茂盛。有一個池塘,醒著的時候聽漁笛,喝醉了就唱漁歌。嚴子陵應該會笑我吧,我要學孟光那樣擧案齊眉。笑我又怎樣呢?在這偌大的江湖中,我也想躲避風波。

賞析

【其一】 這首曲以鹹陽的歷史變遷爲背景,感歎了功名的虛幻和戰爭的無常。作者通過列擧項羽、劉邦、韓信等人的興衰成敗,表達了對世事無常的感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句,簡潔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變幻莫測。最後一句“醉了由他”,則躰現出一種無奈和超脫的心境。 【其二】 此曲描繪了作者自己的生活場景和心境。他在東籬下虛度時光,過著悠閑的生活,同時也表達了對世俗的厭倦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提到嚴子陵和孟光,是在對比中思考自己的人生選擇。整首曲語言簡潔,意境深遠,反映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現實的不滿。

馬致遠

馬致遠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 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