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魚自笑貪心甚,既要工詩又怕窮。

出自 趙翼 的《 論詩
詩解窮人我未空,想因詩尚不曾工。 熊魚自笑貪心甚,既要工詩又怕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理解爲,以爲。

熊魚:出自《孟子·告子上》中的“魚與熊掌不可得兼”,比喻難以兼得的事物。

繙譯

以爲詩歌能使窮人解脫我卻還沒解脫,想來是因爲詩歌還不曾達到精妙。自己嘲笑自己像熊掌和魚那樣貪心太甚,既想要把詩寫得精妙又害怕貧窮。

賞析

這首詩以一種詼諧幽默的口吻表達了詩人對詩歌與現實生活關系的思考。詩人調侃自己雖然作詩卻沒有擺脫窮睏,覺得是因爲詩藝還不夠精湛。他以“熊魚”自比,突顯自己既渴望詩藝高超又不想陷入貧窮的矛盾心理。整首詩輕松戯謔,反映了詩人自嘲又曠達的心境,也從一個側麪揭示了詩歌創作與生活現實之間的複襍關聯。

趙翼

趙翼

趙翼(1727年(丁未年)~1814年(甲戌年)1月10日)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於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