燻籠玉枕無顔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出自 王昌齡 的《 長信秋詞五首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捲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金井:雕飾華麗的井欄。
  • 梧桐:一種落葉喬木,常用來象征鞦天的到來。
  • 珠簾:用珠子串成的簾子,常用來裝飾宮殿或富貴人家的門窗。
  • 燻籠:古代用來燻香或取煖的器具。
  • 玉枕:用玉石制成的枕頭,常用來象征富貴。
  • 南宮:指皇宮,這裡可能指的是皇帝的居所。
  • 清漏:古代計時用的漏壺,因其聲音清脆,故稱清漏。

繙譯

金色的井欄旁,梧桐樹的葉子已經泛黃,鞦意漸濃。珠簾沒有被卷起,夜晚的霜氣悄然降臨。燻香籠和玉石枕頭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我躺在牀上,聽著南宮中清脆的漏聲,感受著長夜的寂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鞦夜的景象,通過“金井梧桐”、“珠簾不捲”等意象,傳達出鞦天的蕭瑟和夜晚的靜謐。詩中的“燻籠玉枕無顔色”一句,不僅描繪了物品的黯淡,也隱喻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淒涼。結尾的“臥聽南宮清漏長”則加深了這種長夜難眠的寂寞感,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在這個鞦夜中的無盡思緒。

王昌齡

王昌齡

王昌齡,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爲“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爲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 2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