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回赴節填詞處,嬌眼如波入鬢流。

出自 李太玄 的《 玉女舞霓裳
舞勢隨風散復收,歌聲似磬韻還幽。 千回赴節填詞處,嬌眼如波入鬢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霓裳:指《霓裳羽衣曲》,唐代宮廷樂舞,這裏泛指華美的舞蹈。
  • (qìng):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或金屬製成,敲擊發聲。
  • :指聲音的和諧。
  • :深遠,這裏形容歌聲悠揚深遠。
  • 赴節:隨着節拍。
  • 嬌眼:形容女子眼神嬌媚。
  • 如波:形容眼神流轉如水波。
  • 入鬢流:形容眼神流轉至鬢邊,如同流動。

翻譯

舞者的舞姿隨着風起風落,時而散開時而聚攏,歌聲清脆如磬,卻又帶着深遠的韻味。她隨着節拍千百次地舞動,在填詞的瞬間,嬌媚的眼神如同水波一般,流轉至鬢邊,彷彿在訴說着無盡的柔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舞者優美的舞姿和動人的歌聲。詩中,「舞勢隨風散復收」形象地展現了舞者輕盈飄逸的舞姿,而「歌聲似磬韻還幽」則巧妙地運用比喻,將歌聲比作清脆悠揚的磬聲,傳達出歌聲的和諧與深遠。後兩句「千回赴節填詞處,嬌眼如波入鬢流」則通過細膩的筆觸,刻畫了舞者隨着節拍舞動時的專注與投入,以及她那如水波般流轉的嬌媚眼神,使讀者彷彿能感受到舞者內心的情感波動。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唐代舞蹈藝術的魅力。

李太玄

一作李太元。蜀(今四川)人。昭宗天覆間即慕道。前蜀後主乾德末,遊靈山,遇一道士,據云爲前蜀先主王建所化,告以前蜀將亡。次年果應驗。事蹟見《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卷二引《賓仙傳》。《全唐詩》存詩2首。 ► 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