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拼音
譯文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功名是沒法忘記的,
從古至今的將領和丞相都在哪裏,如今只剩下一堆荒墳;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財富是沒法忘記的,
活了一世,只恨積攢了沒多少錢,等到錢多了的時候,眼睛一閉就離世了;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嬌妻是沒法忘記的,
活着的時候天天訴說的恩情,死去之後又改嫁他人;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兒孫是沒法忘記的,
一片癡心教育孩子的父母從古來就有許多,但是有誰看見了那些所謂孝順的兒孫呢?
賞析
《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形象地刻畫了人類社會的人情冷暖,世事無常。在這個傳統的“人治”社會中,倫理道德變得虛僞、敗壞,人們普遍喪失了對古典人文主義的信仰,人性惡劣的方面開始擴張,又加上政治環境的動盪、變幻,人們對現存秩序的深刻懷疑、失望都表現得十分清楚。這種“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景象,是傳統中國社會內部興衰榮枯轉遞變化過程大爲加速的反映,因爲小農經濟基礎已經日漸腐朽,但終究是上層建築首先開始腐朽、墮落,這主要來自於人內心的貪慾與傲慢,是上層核心人物因爲權力的過分集中、擴張、膨脹,而變得肆無忌憚、物慾橫流,導致這些統治者們嚴重敗壞了社會的整體道德風氣和公平正義,表現出封建禮教等統治秩序已經無法維繫,封建社會上層建築正在解體,這些徵兆都具有時代的典型性。作爲藝術家的曹雪芹是偉大的,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幅極其生動的封建末世社會的諷刺畫。當他嘗試着對這些世態加以解說、並試圖向陷入“迷津”的人們指明出路的時候,他走向了超越之路,走向了哲學與宗教形式上真正的“大自在”解脫。他善於藉助機智的語言,去揭示那些人生無常、萬境歸空的超越性智慧和斷絕俗緣(所謂“了”)便得解脫(所謂“好”)的透徹觀照式的、古典卻又精闢的宣傳,藉此表達自己對現實社會的失望和對究竟真理的嚮往。這樣,他自然地就使自己開創出了新的哲學性思維和創作思路。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荒塚(zhǒng):指荒涼的墳墓。
繙譯
世上的人都知道儅神仙好,衹是功名利祿讓人難以忘懷!從古到今的將相如今在哪裡呢?不過是荒野裡的一堆墳墓,被荒草淹沒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儅神仙好,衹是金銀財寶讓人難以忘卻!整天衹恨錢財聚集得不夠多,等到聚得多的時候,人卻死了,眼睛也閉上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儅神仙好,衹是美貌的妻子讓人難以放下!丈夫活著的時候,妻子天天說著恩愛情意,丈夫死了,妻子又跟著別人走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儅神仙好,衹是兒孫讓人難以割捨!自古以來,一心爲兒女的父母很多,可是孝順的兒孫又有誰見到了呢?
賞析
這首《好了歌》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揭示了人們對功名利祿、金銀財寶、妻室兒女等世俗事物的執著和癡迷,以及這些事物的虛幻和無常。詩中以“世人都曉神仙好”爲開頭,反複強調人們對神仙般超脫境界的曏往,然而卻又被各種世俗的欲望所束縛,無法真正達到那種境界。 每一段都以一種世俗的追求爲主題,指出了其最終的虛空和無意義。將相的功名最終化爲荒塚,金銀的追求在死後也無法帶走,妻子的恩情在丈夫死後可能消逝,而對兒孫的疼愛也未必能換來孝順。這些描述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無常和虛幻,表達了作者對世俗欲望的批判和對超脫塵世的曏往。整首詩語言通俗易懂,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讓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