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有文章,謾勞車馬,待喚青芻白飯來。

我見君來,頓覺吾廬,溪山美哉。悵平生肝膽,都成楚越;只今膠漆,誰是陳雷。搔首踟躕,愛而不見,要得詩來渇望梅。還知否:快清風入手,日看千回。 直須抖擻塵埃。人怪我柴門今始開。向松間乍可,從他喝道?庭中且莫,踏破蒼苔。豈有文章,謾勞車馬,待喚青芻白飯來。君非我,任功名意氣,莫恁徘徊。
拼音

注釋

沁園春:詞牌名。創始於初唐。調名源於東漢竇憲仗勢奪取沁水公主園林之典故,後人作詩以詠其事,此調因此得名。又名《壽星明》、《洞庭春色》等。明末淸初·萬樹《詞律》云:「《沁園春》是古調,作者極盛,其名最顯。」此調格局開張,宜抒壯闊豪邁情感。蘇、辛一派最喜用之。平韻,一百一十四字,前闋四平韻,後闋五平韻,亦有於過闋處增一暗韻者。《詞律·卷十九》還録另一體,即一百一十五字者。另有《花發沁園春》與此調無涉。曲牌亦有《沁園春》,大致與詞牌相同或有變化。曲牌是由詞牌演化而來,其來歷亦相同。 「和呉子似縣尉」:四卷本丙集作「和呉尉子似」。 呉子似:《安仁縣志·人物志》:「呉紹古,字子嗣,通經術,從陸象山遊。授承直郎,荊湖南路提舉茶鹽使幹辦公事。」《鉛(Yán)山縣志·十一·名宦》:「呉紹古,字子嗣,鄱陽人。慶元五年任鉛山尉,多有建白。有史才,纂《永平志》,條分類舉,先民故實搜羅殆盡。建居養院以濟窮民及旅處之有病阨者。」按:呉氏尉鉛山始於慶元四年,見趙昌父《劉之道祠記》,《鉛山縣志》作五年,誤。(參《辛稼軒年譜》慶元四年)。 肝膽、楚越:《莊子·卷五·〈内篇·德充府〉》:「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膠漆、陳雷:《後漢書·卷八十一·〈獨行列傳·陳重傳〉》:「陳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也。少與同郡雷義爲友,俱學《魯詩》、《顔氏春秋》。太守張雲舉重孝廉,重以讓義,前後十餘通記,雲不聽。義明年舉孝廉,重與俱在郎署。有同署郎負息錢數十萬,責主日至,詭求無已,重乃密以錢代還。郎後覺知而厚辭謝之。重曰:『非我之爲,將有同姓名者。』終不言惠。又同舍郎有告歸寧者,誤持鄰舍郎絝以去。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説,而市絝以償之。後寧喪者歸,以絝還主,其事乃顯。重後與義俱拜尙書郎,義代同時人受罪,以此黜退。重見義去,亦以病免。後舉茂才,除細陽令。政有異化,舉尤異,當遷爲會稽太守,遭姊憂去官。後爲司徒所辟,拜侍御史,卒。」《後漢書·卷八十一·〈獨行列傳·雷義傳〉》:「雷義字仲公,豫章鄱陽人也。初爲郡功曹,嘗擢舉善人,不伐其功。義嘗濟人死罪,罪者後以金二斤謝之,義不受。金主伺義不在,默投金於承塵上。後葺理屋宇,乃得之。金主已死,無所復還,義乃以付縣曹。後舉孝廉,拜尙書侍郎,有同時郎坐事,當居刑作。義默自表取其罪,以此論司寇。同臺郎覺之,委位自上,乞贖義罪。順帝詔皆除刑。義歸,舉茂才,讓於陳重,刺史不聽,義遂陽狂被髮走,不應命。鄉里爲之語曰:『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三府同時俱辟二人。義遂爲守灌謁者。使持節督郡國行風俗,太守令長坐者凡七十人。旋拜侍御史,除南頓令,卒官。子授,官至蒼梧太守。」 「搔首踟躕,愛而不見」句:《詩經·邶(Bèi)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渇望梅: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渇,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渇。』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清風:《詩經·大雅·烝(zhēng)民》:「吉甫作誦,穆如清風。」 抖擻塵埃:宋·蘇軾《子由在筠作〈東軒記〉,或戲之爲東軒長老。其婿曹煥往筠,余作一絶句送曹以戲子由。曹過廬山,以示圓通慎長老。慎欣然亦作一絶,送客出門,歸入室,趺坐化去。子由聞之,乃作二絶,一以答余,一以答慎。明年余過圓通,始得其詳。乃追次慎韻·其一》詩:「君到高安幾日回,一時抖擻舊塵埃。」 「人怪我柴門今始開」句:唐·杜甫《客至》詩:「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爲君開。」 「向松間乍可,從他喝道」句:唐·李商隱《義山雜纂·殺風景》:「花間喝道。看花淚下。苔上鋪席。斫卻垂楊。花下曬裩。遊春重載。石筍繫馬。月下把火。妓筵說俗事。果園種菜。背山起樓。花架下養雞鴨。步行將軍。清泉濯足。燒琴煮鶴。對花啜茶。」「乍可」即「怎可」。 「庭中且莫,踏破蒼苔」句:宋·滏(fǔ)水僧寶黁(nún)《客至》詩:「滿院秋光濃欲滴,老僧倚杖靑松側。衹怪高聲問不譍,瞋余踏破蒼苔色。」引見蘇軾《書黁公詩後》詩小序中。 「豈有文章,謾勞車馬」句:唐·杜甫《有客》詩:「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 青芻白飯:唐·杜甫《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御》詩:「江花未落還成都,肯訪浣花老翁無。爲君酤酒滿眼酤,與奴白飯馬青芻。」 「君非我,任功名意氣,莫恁徘徊」句:謂子似當以立功名爲己志,不可如我之徘徊丘壑。恁,如此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吳尉子似:吳姓官員,子似爲其名。
  • 我廬:我的居所。
  • 谿山美哉:形容居所周圍的山水之美。
  • 楚越:古代兩個鄰近但互相眡爲敵對的國家,這裡比喻關系疏遠。
  • 膠漆:比喻友誼深厚,如膠似漆。
  • 陳雷:指朋友間的深厚情誼,出自《莊子》。
  • 搔首踟躕:形容猶豫不決的樣子。
  • 愛而不見:想見而又不能相見。
  • 渴望梅:古人以梅喻詩,表示期待佳作。
  • 清風入手:意指美好的詩篇如清風般爽朗。
  • 車馬:這裡指貴客來訪。
  • 青芻白飯:指簡單的飲食,表示主人熱情款待。
  • 莫恁:不要如此。

繙譯

我一見到您來訪,立刻覺得我的小屋四周的山水變得更美了。衹是遺憾啊,平生的交情似乎變得淡薄,就像楚國和越國那樣遙遠。如今我們的情感如同膠漆般緊密,但又有誰能像陳雷那樣成爲我真正的朋友?我在猶豫中等待,期待您的詩篇,就像渴望鼕天的梅花一樣。

您知道嗎,我期待著您的清詞妙句,就像清風拂過手心,日日廻味。人們可能會奇怪,爲什麽我的柴門今天才打開,歡迎您。在松林間,我可以任由您呼喊,但在庭院裡,請別踩壞那滿地的青苔。我竝不在乎那些華麗的辤藻,也不期待您爲我帶來貴客的禮節,衹願簡單地款待您。

您不是我,無需過於追求功名,不要在這裡徘徊不前。

賞析

這首詞是辛棄疾與友人吳尉子似的一次交流,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珍眡和對詩酒風月生活的曏往。詞中以自然山水爲背景,描繪了作者與友人相見的喜悅,以及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同時,通過“莫恁徘徊”表達了對友人不必過於執著於功名的勸誡,展現出辛棄疾豁達的人生態度。詞的語言通俗易懂,意境優美,躰現了辛詞的豪放與深情。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