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達機兆,高揖九州伯。

出自 李白 的《 送岑徵君歸鳴皋山
岑公相門子,雅望歸安石。 奕世皆夔龍,中臺竟三拆。 至人達機兆,高揖九州伯。 奈何天地間,而作隱淪客。 貴道能全真,潛輝臥幽鄰。 探元入窅默,觀化遊無垠。 光武有天下,嚴陵爲故人。 雖登洛陽殿,不屈巢由身。 餘亦謝明主,今稱偃蹇臣。 登高覽萬古,思與廣成鄰。 蹈海寧受賞,還山非問津。 西來一搖扇,共拂元規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岑徵君:指岑參,唐代著名詩人。
  • 鳴皋山:山名,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市。
  • 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 夔龍:古代傳說中的神獸,比喻賢才。
  • 中臺:古代官制中的中書省,比喻高官顯位。
  • 機兆:預兆,先兆。
  • 九州伯:古代九州的長官,比喻高官。
  • 潛輝:隱藏光輝,比喻隱居。
  • 探元:探索深奧的道理。
  • 窅默:深遠而沉默。
  • 無垠:無邊無際。
  • 光武:東漢光武帝劉秀。
  • 嚴陵:東漢隱士嚴光,字子陵。
  • 巢由:指巢父和許由,古代傳說中的隱士。
  • 偃蹇:高傲,不屈服。
  • 蹈海:跳海,比喻極端的行爲。
  • 元規塵:比喻世俗的污穢。

翻譯

岑公是相門之子,聲望高雅如同安石。 世世代代都是賢才,高官顯位最終三度更迭。 至人通達先兆,高揖九州之長。 奈何在天地之間,卻選擇隱居生活。 貴在能保持本真,隱居於幽靜之地。 探索深奧的道理,觀察變化於無邊無際。 光武帝擁有天下,嚴陵是他的故人。 雖然登上洛陽的宮殿,卻不屈服於巢父和許由的身姿。 我也辭別了明主,如今被稱爲高傲之臣。 登高遠望萬古,思考與廣成子爲鄰。 寧願跳海也不接受賞賜,歸隱山林不問世事。 西來搖扇共拂去,世俗的污穢。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送別岑參歸隱鳴皋山時所作,表達了對岑參高潔品格和隱居生活的讚賞。詩中,李白通過對比岑參與歷史上的賢人,如夔龍、九州伯、嚴陵等,強調了岑參的不凡與超脫。同時,李白也藉此表達了自己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的不屑。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李白豪放灑脫的詩風。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