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
幾日行雲何處去?忘却歸來,不道春將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繫在誰家樹?
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撩亂春愁如柳絮,依依夢裏無尋處。
拼音
譯文
我那如天上行雲般來去的愛人呀,你飄遊到了哪裏?你竟忘了歸來,沒想到春天即將過去。一年一度的寒食節又到了,遊人雙雙走在百草千花的踏青路,你把香車寶馬繫在誰家的樹上了?剩我一人多麼孤獨。
噙着淚眼倚憑在高樓,對天上雙飛的燕喃喃自語:燕子呀燕子,你來自何處?在飛來的路上,可曾遇見我的愛人否?春愁如到處亂飛的柳絮,撩得我心亂動;即使在幽幽夢中,也無法尋找到我的愛人在何處。
注釋
行雲: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記巫山神女云:「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行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後世多借指行蹤無定的美人,此指所思情郎。
不道:淸末近現代初·張獻之《詩詞曲語辭彙釋·巻四》:「不道,擾云不知也;不覺也;不期也。馮延已《蝶戀花》詞:『幾日行雲何處去?忘了歸來,不道春將暮。』言不覺春將暮也。」
百草千花:詞意雙關,即指寒食時節的實景,也暗喩花街柳巷的妓女。唐·白香山《贈長安妓女阿軟》:「綠水紅蓮一朵開,千花百草無顔色。」
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日。
香車:指情郎的馬車。
陌上:本指田間的小路,這裏泛指應指馬路。
撩亂春愁如柳絮:煩亂的春愁就如同滿天紛飛的柳絮。
序
《鵲踏枝·幾日行雲何處去》爲五代南唐詞人馮正中以女子口氣所作的一首閨怨詞。寫一位癡情女子對冶遊不歸的男子旣懷怨望又難割捨的纏綿感情。
詞的上闋寫男子治遊不歸。
「幾日行雲何處去?忘了歸來,不道春將暮」,這三句是閨中少婦的幽怨之詞,表達她對情郎的惦念。這裏以「行雲」喩在外四處遊蕩的情郎,非常形象貼切。「忘了歸來,不道春將暮。」這兩句爲女子的自問自答之詞,充滿無盡悲嘆:美好的春光將要逝去了,而情郎仍不見歸來。「春將暮。」字面上是指春光將盡,亦指女子美好的年華將逝。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繫在誰家樹?」「寒食」是指寒食節,是爲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而設立的節日,後來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靑、遊樂等風俗,現已基本和清明節合而爲一了。「香車」指用香木做的車,這裏代指華美的車或轎,也有「香艷」之意在。這兩句表面上是思量心上的人面對春天踏靑路上的美景,此時不知又在哪裏駐足畱連了;其實還暗含著另一層意思,他面對著花花草草的誘惑,此時竟不知在哪箇花街柳巷裏流連忘返?反映了女子思之深念之切,不免多想而心生的醋意。
詞的下闋寫女子的癡情與怨憤。
「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她想到自己的丈夫在外縱行放蕩,心中是多麽的悲傷呀。「淚眼」寫其憂傷;「倚樓」寫她對丈夫的盼望。「雙燕」兩句是她的詢問,她頻頻問那歸來的雙燕是否見到自己的夫君。燕子無情,怎聽得懂她的語言,這一問極寫女主人之癡。
「撩亂春愁如柳絮,悠悠夢裏無尋處。」問燕燕無語,這令她多麽惆悵,多麽悲痛,心中那春愁頓時如柳絮一般,凌亂無序。這裏詞人以柳絮喩詞愁,將無形之愁具體化,極寫其紛亂。「悠悠夢裏無尋處。」旣然他不歸她又那般惦念他,那麽便到夢裏將他尋覓吧,但夢卻那般悠長,令她茫然而不得尋覓。這最後兩句寫得千回百轉,情意纏綿,形象地表達了女主人公的哀怨與癡情。
全詞語言淸麗婉約,悱惻感人,生動地表達了她對愛人的思念和癡情,塑造了一箇情怨交織內心的閨中思婦形象,也涵納了更廣泛的人生體驗。
賞析
這首詞從字面看,是描寫一女子對她遊蕩在外的丈夫久久不歸旣埋怨又難以割捨的纏綿感情。從一開頭的「行雲何處去」到最後的「夢裏無尋處」,女主人公的情感始終在怨嗟與期待、苦悶與尋覓的交織中徘徊。作爲一首優秀的閨情詞,由於抒情的深刻與典型,往往容易喚起人們更廣泛的聯想,因而這首詞中所抒發的「忠厚纏綿」之情,似乎也槪括了更廣泛的人生體驗。
詞寫閨怨。上片以飄蕩不歸的行雲,比作浪子。
「幾日行雲何處去?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這三句是閨中少婦的幽怨之詞,表現出她對情郎的惦念。這裏以「行雲」比喩在外四處遊蕩的情郎,非常形象貼切。「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春將暮」字面上是指春光將盡,亦指女子的美好年華將逝,這兩句爲女子的自問自答之詞,充滿無窮悲嘆:美好的春光將要逝去了,而情郎卻仍不見歸來。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繫在誰家樹?」「百草千花」,用辭也典麗雙關,暗中包括那些招蜂引蝶的女人,頗帶鄙薄意識。「香車」,代丈夫的行蹤。車子停在誰家樹下,意指丈夫在誰處冶遊。這樣寫,旣切合女主人公倚樓眺望的情景,又形象鮮明,情思宛轉,耐人反復尋味。
下片則寫閨中少婦的孤獨與凄苦,她眼含淚水,倚立樓頭,不免如癡如獃,獨自念念叨叨。
「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她想到自己的丈夫在外縱行放蕩,心中是多麽的悲傷呀。「淚眼」寫其憂傷;「倚樓」寫她對丈夫的盼望;「頻獨語」三字,把女主人公那種傷心欲狂的精神狀態清晰地刻畫出來。「雙燕」兩句是她的詢問,她頻頻問那歸來的雙燕是否見到自己的夫君。燕子無情,怎聽得懂她的言語,這一問極寫女主人公之癡。
「撩亂春愁如柳絮,依依夢裏無尋處。」問燕燕無語,這令她多麽惆悵,多麽悲痛,心中那春愁頓時如柳絮一般,凌亂無序。這裏詞人以柳絮喩愁,將無形之愁具體化,極寫其紛亂。「悠悠夢裏無尋處」,旣然他不歸,她又那般惦念著他,那麽便到夢裏將他尋覓吧,但夢卻那般悠長,令她茫然而不得尋覓。這最後兩句寫得千回百轉,情意纏綿,形象地表達了女主人公的哀怨與癡情。
這首詞連用了三箇問句:「幾日行雲何處去?」「香車繫在誰家樹?」「雙燕飛來,陌上相逢否?」一次比一次問得更迫切,從而描繪出女主人公越到後來越瀕近絶望的心情。這是一種層層加碼式的手法。雙燕尙懂得歸來而人卻不知,離愁被春光撩撥得像悠悠揚揚的柳絮,漫天飛舞,使你在夢裏也覓不到蹤迹。作者以輕靈縹緲之筆寫朦朧夢境,怨而不怒,蘊藉深婉,可謂別開新境。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行雲:像浮雲一樣飄蕩的遊子,暗喻浪子、負心漢。(行:xíng)
- 百草千花:形容花草非常多。
- 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
- 香車:這裡指華美的車。
繙譯
那像浮雲般飄遊的人啊,去哪兒了呢?他竟然忘了歸來,也不知春天將要過去。寒食節的道路旁,長滿了百草千花,他那華美的車又系在了誰家的樹上呢? 我淚眼朦朧地靠在樓上,頻頻自言自語。儅雙燕飛來時,在路上可曾與他相遇?那煩亂的春愁如同柳絮般飛舞,在夢中也悠悠然難以尋覔到他的蹤跡。
賞析
這首詞以女子的口吻,表達了對浪子的怨懟和思唸。上闋通過“行雲”這個意象,委婉地指責了對方的飄忽不定和忘歸,同時點明了春將暮的時節,更增添了一種時光流逝的無奈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則以景襯情,進一步烘托出女子的哀怨和不安。 下闋著重描寫女子的孤獨和愁苦。她倚樓獨語,盼望能從雙燕那裡得到對方的消息,然而這衹是一種渺茫的希望。最後兩句“撩亂春愁如柳絮,依依夢裡無尋処”,將抽象的春愁比作柳絮,形象地表現了女子內心的紛亂和迷茫,即使在夢中,也無法找到心愛的人,深刻地傳達出她的痛苦和無奈。整首詞情感細膩,語言優美,生動地刻畫了女子的複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