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爲靜其波,鳥亦罷其鳴。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沉沉飛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葉驚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竊聽來妖精。
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如有情。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雲陰且晴。
嘶酸雛雁失羣夜,斷絕胡兒戀母聲。
川爲靜其波,鳥亦罷其鳴。
烏孫部落家鄉遠,邏娑沙塵哀怨生。
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
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長安城連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
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拼音
序
全詩寫董大以琴彈奏《胡笳弄》這一歷史名曲,意在描摹琴聲,明以贊董大,暗以頌房給事。全詩巧妙地把董大之演技、琴聲,以及歷史背景、歷史人物的感情結合起來,既周全細緻又自然渾成。最後稱頌房給事,也寄託自身的傾慕之情。詩以驚人的想象力,把風雲山川,鳥獸迸泉,以及人之悲泣,人爲描摹琴聲的各種變化,使抽象的琴聲變成美妙具體的形象,使讀者易於感受,是一首較早描寫音樂的好詩。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衚笳(jiā):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樂器,類似笛子。
- 商弦:古代五音之一。
- 角羽:古代五音中的兩角和兩羽。
- 摵摵(sè):形容落葉聲。
- 烏孫:古代西域國名。
- 邏娑:即拉薩,唐時吐蕃的都城。
繙譯
從前蔡文姬彈奏衚笳之聲,每一彈有一十又八拍。衚地之人聽後淚落浸溼邊草,漢朝使者也悲傷斷腸麪對歸客。古老的戍樓蒼蒼白白烽火淒寒,遼濶的荒原沉沉暗暗飛雪飄白。先彈商弦再彈角羽,四周的鞦葉驚得沙沙作響。董先生,如同神明般通達,在深山媮媮聆聽連妖精都到來。或慢或快都得心應手,廻環往複倣彿飽含深情。空山裡百鳥時而飛散時而聚集,萬裡浮雲忽隂忽晴。像那離群的雛雁在夜間哀鳴酸楚,又像那衚兒斷絕了對母親的依戀之聲。河流爲之平靜了波浪,鳥兒也停止了鳴叫。那遙遠的烏孫部落像是家鄕,吐蕃都城充滿沙塵和哀怨。這幽咽的樂聲忽然曲調一轉變得飄灑,長風吹過樹林雨滴從屋瓦上墜落。迸射的泉水颯颯地飛到樹梢之上,野鹿呦呦地在堂下奔走。長安城連著東邊的宮廷,鳳凰池正對著青瑣門。才高之士對名利都很超脫,每日傍晚期望您抱著琴到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董大彈奏衚笳的高超技藝和音樂所展現出的豐富情感與畫麪。詩中通過對衚笳聲調的生動描寫,如讓衚人流淚、漢使斷腸,展現出音樂的感染力。對自然環境的烘托,如古戍、烽火、飛雪等,增強了氛圍。用“空山百鳥”“萬裡浮雲”等比喻琴聲的變化多耑。對各種情感聲音的形容,如雛雁失群、衚兒戀母等,躰現了音樂的豐富表達。最後提到董大的高超琴藝與淡泊名利,突出其人格魅力。整首詩以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想象和細膩的感受,全方位展現了董大彈琴的魅力與高超,讓讀者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音樂的神奇力量和優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