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安棄物,時來或招尋。
大國置衡鏡,準平天地心。
羣賢無邪人,朗鑑窮情深。
吾君詠南風,袞冕彈鳴琴。
時泰多美士,京國會纓簪。
山苗落澗底,幽鬆出高岑。
夫子有盛才,主司得球琳。
流水非鄭曲,前行遇知音。
衣工剪綺繡,一誤傷千金。
何惜刀尺餘,不裁寒女衾。
我非彈冠者,感別但開襟。
空谷無白駒,賢人豈悲吟。
大道安棄物,時來或招尋。
爾見山吏部,當應無陸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衡鏡:衡器和鏡子,比喻衡量、選拔人才的標準。
- 朗鑑:明亮的鏡子,比喻明察。
- 南風:古代詩歌中常用來比喻君王的恩澤。
- 袞冕:古代帝王和貴族的禮服和禮帽,這裏指君王。
- 纓簪:古代官員的冠飾,比喻官員。
- 山苗:山中的小草。
- 澗底:山澗的底部。
- 幽鬆:深山中的松樹。
- 高岑:高山。
- 球琳:美玉,比喻優秀的人才。
- 鄭曲:古代鄭國的音樂,被認爲是不正之音。
- 衣工:裁縫。
- 綺繡:華麗的繡花。
- 刀尺:裁縫用的工具,比喻衡量和裁決的標準。
- 寒女衾:貧窮女子的被褥。
- 彈冠:整理帽子,比喻準備做官。
- 白駒:白色的駿馬,比喻賢人。
- 山吏部:山中的隱士,比喻隱居的賢人。
- 陸沈:陸地沉沒,比喻人才被埋沒。
翻譯
大國設立了衡量和選拔人才的標準,公平地對待天地間的一切。 衆多賢能之士中沒有邪惡之人,明察秋毫,深入瞭解人的內心。 我們的君王吟詠着南風之歌,身着華服,彈奏着鳴琴。 時世太平,京城中聚集了許多才德兼備的士人。 山中的小草落在澗底,而深山中的松樹卻生長在高高的山峯上。 夫子您擁有卓越的才華,主考官定能發現您如美玉般的光彩。 流水並非不正之音,前行中定會遇到知音。 裁縫剪裁華麗的繡花,一旦失誤就會損失千金。 爲何不捨棄那一點餘料,不去爲貧窮的女子裁製被褥呢? 我並非準備做官的人,只是因爲離別而敞開心扉。 空曠的山谷中沒有白色的駿馬,賢人難道會因此而悲傷吟唱嗎? 大道不會拋棄任何事物,時機到來時或許會招尋。 你若見到山中的隱士,應當知道沒有人才會被埋沒。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送別即將赴選的楊少府時所作,詩中表達了對楊少府才華的讚賞和對國家選拔人才制度的肯定。李白通過比喻和象徵,如「衡鏡」、「朗鑑」、「球琳」等,強調了公平選拔人才的重要性。同時,他也表達了對楊少府前程的美好祝願,以及對時代能夠識別和重用賢才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李白對人才的尊重和對時代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