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樓相望久,花洞恨來遲。

出自 溫庭筠 的《 女冠子
霞帔雲發,鈿鏡仙容似雪,畫愁眉。遮語回輕扇,含羞下繡幃。 玉樓相望久,花洞恨來遲。早晚乘鸞去,莫相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霞帔(xiá pèi):古代婦女的一種披肩,此處形容女子的服飾華麗如霞。
  • 鈿鏡(diàn jìng):鑲嵌有金屬或寶石的鏡子,形容女子梳妝用具的精美。
  • 仙容: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如仙。
  • 畫愁眉:用眉筆畫出帶有憂愁的眉形,表示女子內心的憂鬱。
  • 遮語回輕扇:用扇子輕遮面龐,迴轉話語,形容女子的羞澀和含蓄。
  • 含羞:因害羞而面露羞澀之態。
  • 繡幃(xiù wéi):繡有花紋的帳幕,此處指女子的閨房。
  • 玉樓:華美的樓閣,常用來形容女子的居所。
  • 花洞:指女子的閨房,也比喻女子的內心深處。
  • 乘鸞(chéng luán):傳說中仙人乘坐的神鳥,比喻女子離去或昇仙。

翻譯

她的披肩如霞光般絢爛,雲鬢般的髮絲,鏡中映出的容顏如同雪一般純淨。她畫着憂鬱的眉形,用輕扇遮掩着迴轉的話語,含羞地退入繡花的帳幕之中。

在玉樓上久久地相互凝望,心中對那花洞般的閨房充滿了遲來的遺憾。無論是早是晚,她都希望能乘着鸞鳥離去,不要留下任何遺憾。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美麗而憂鬱的女子形象,通過華麗的服飾和精美的用具來襯托她的高貴與純潔。詩中「畫愁眉」、「遮語回輕扇」等細節生動地表現了女子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狀態。末句「早晚乘鸞去,莫相遺」則透露出女子對未來的憧憬和對離別的無奈,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和對永恆之美的嚮往。

溫庭筠

溫庭筠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纔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爲“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3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