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朝露夜陰晴裏,萬戶千門開閉時。
流鶯飄蕩復參差,渡陌臨流不自持。
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裏,萬戶千門開閉時。
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流鶯:即黃鶯,因其飛翔時常常飄忽不定,故稱流鶯。
- 參差(cēn cī):不整齊,這裏形容黃鶯飛翔時姿態多變。
- 渡陌:飛越田間小路。
- 臨流:靠近水流。
- 不自持:無法自我控制,形容黃鶯飛翔時的自由自在。
- 巧囀:指黃鶯巧妙的鳴叫。
- 本意:原有的意圖或心意。
- 良辰:美好的時光。
- 佳期:美好的約會或時光。
- 風朝露夜:形容時間的流轉,無論是風起的日子還是露水的夜晚。
- 萬戶千門:指衆多人家。
- 開閉時:指人家的門戶開啓和關閉的時刻。
- 鳳城:指京城,這裏特指長安。
翻譯
黃鶯飄忽不定地飛翔,姿態多變,飛越田間小路,靠近水流,自由自在無法自我控制。 它那巧妙的鳴叫怎能沒有原有的意圖,但在美好的時光裏未必能有美好的約會。 無論是風起的日子還是露水的夜晚,無論是衆多人家的門戶開啓還是關閉的時刻。 曾經因爲傷春而不忍聽聞,京城何處有黃鶯棲息的花枝呢?
賞析
這首詩以黃鶯的飄蕩和鳴叫爲引子,抒發了詩人對美好時光和美好願望的渴望與無奈。詩中,「流鶯飄蕩復參差」描繪了黃鶯自由飛翔的姿態,而「巧囀豈能無本意」則暗示了黃鶯鳴叫背後的深意。後兩句「良辰未必有佳期」和「曾苦傷春不忍聽」則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現實無奈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黃鶯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慨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