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逐定遠侯,亦著短後衣。
胡地苜蓿美,輪臺征馬肥。
大夫討匈奴,前月西出師。
甲兵未得戰,降虜來如歸。
橐駝何連連,穹帳亦累累。
陰山烽火滅,劍水羽書稀。
卻笑霍嫖姚,區區徒爾爲。
西郊候中軍,平沙懸落暉。
驛馬從西來,雙節夾路馳。
喜鵲捧金印,蛟龍盤畫旗。
如公未四十,富貴能及時。
直上排青雲,傍看疾若飛。
前年斬樓蘭,去歲平月支。
天子日殊寵,朝廷方見推。
何幸一書生,忽蒙國士知。
側身佐戎幕,斂衽事邊陲。
自逐定遠侯,亦著短後衣。
近來能走馬,不弱幷州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苜蓿(mù xu):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中亞,古代中國北方地區廣泛種植,用作飼料。
- 輪臺:古代西域地名,位於今新疆輪臺縣。
- 匈奴:古代北亞的一個遊牧民族,曾多次侵擾中國北方邊境。
- 橐駝(tuó tuó):駱駝。
- 穹帳(qióng zhàng):蒙古包,遊牧民族的帳篷。
- 霍嫖姚(Huò Piáo Yáo):霍去病,西漢名將,以抗擊匈奴聞名。
- 驛馬:傳遞公文的馬匹。
- 雙節:指兩根節杖,古代使者的標誌。
- 蛟龍:古代傳說中的龍,常用於裝飾和象徵。
- 國士:國中才能出衆的人。
- 斂衽(liǎn rèn):整理衣襟,表示恭敬。
- 定遠侯:班超,東漢名將,曾出使西域,封定遠侯。
- 短後衣:短衣,便於行動的服裝。
- 幷州兒:指幷州(今山西一帶)的年輕人,以勇猛著稱。
翻譯
在胡地,苜蓿生長得十分茂盛,輪臺的戰馬也因之肥壯。 大夫出征討伐匈奴,前月向西出發。 雖然甲兵未曾交戰,但降虜卻如歸家般紛紛來投。 駱駝連綿不斷,蒙古包也一排排地搭建。 陰山的烽火已經熄滅,劍水的羽書也日漸稀少。 卻笑那霍去病,不過是區區小事。 在西郊等候中軍的消息,平沙上懸掛着落日的餘暉。 驛馬從西邊疾馳而來,雙節夾道飛馳。 喜鵲似乎捧着金印,蛟龍在畫旗上盤旋。 像您這樣不到四十歲,富貴能夠及時到來。 直上青雲,旁人看來快如飛翔。 前年斬殺了樓蘭王,去年又平定了月支。 天子對您日益寵信,朝廷也推崇您的功績。 何其幸運,一個書生,忽然得到國士的知遇。 側身在軍幕中輔佐,整理衣襟侍奉邊疆。 自從追隨定遠侯,也穿上了短後衣。 近來能夠騎馬奔馳,不遜於幷州的年輕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邊塞的壯麗景象和將軍的英勇事蹟,通過對比歷史名將霍去病,突出了封大夫的功績和天子的寵信。詩中「喜鵲捧金印,蛟龍盤畫旗」等句,運用象徵和比喻,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封大夫的榮耀和權勢。結尾處,詩人表達了自己作爲書生得到重用的自豪和決心,展現了邊塞生活的豪情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