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與先生應永訣,九重泉路盡交期。

鄭公樗散鬢成絲,酒後常稱老畫師。 萬里傷心嚴譴日,百年垂死中興時。 蒼惶已就長途往,邂逅無端出餞遲。 便與先生應永訣,九重泉路盡交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樗散(chū sàn):比喻無用之才。
  • 鬢成絲:形容頭髮花白。
  • 嚴譴:嚴厲的責罰。
  • 中興:指國家由衰落而復興。
  • 蒼惶:匆忙慌張的樣子。
  • 邂逅(xiè hòu):偶然相遇。
  • 無端:無緣無故。
  • 出餞:送行。
  • 九重泉:指地下深處,比喻死後。

翻譯

鄭公你雖是像樗木那樣被視爲無用之才,頭髮已經花白,但酒後常常自稱爲老畫師。 在萬里之外,我爲你的嚴厲責罰而傷心,尤其是在國家復興之際,你卻瀕臨死亡。 你匆忙地踏上了遠行的路途,而我卻無緣無故地錯過了爲你送行的時機。 這可能就是我們永遠的訣別了,但在九泉之下,我們的交情將會繼續。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送別被貶的友人鄭虔的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無法面別的遺憾。詩中,「萬里傷心嚴譴日」一句,既體現了詩人對友人遠謫的悲痛,也暗含了對時局的不滿。「百年垂死中興時」則進一步以友人的不幸映射出國家的復興與個人的悲劇。最後兩句「便與先生應永訣,九重泉路盡交期」,詩人以生死相許的深情,表達了對友人不變的忠誠和深厚的友情。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展現了杜甫深沉的情感和對友情的珍視。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