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出自 張籍 的《 節婦吟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拼音

譯文

你明知我已經有了丈夫,還偏要送給我一對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纏綿,把明珠系在我紅羅短衫。 我家的高樓就連着皇家的花園,我丈夫拿着長戟在皇宮裏值班。 雖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無遮掩,但我已發誓與丈夫生死共患難。 歸還你的雙明珠我兩眼淚漣漣,遺憾沒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注釋

節婦:能守住節操的婦女,特別是對丈夫忠貞的妻子。吟:一種詩體的名稱。李司空師道:李師道,時任平盧淄青節度使。 妾:古代婦女對自己的謙稱,這裏是詩人的自喻。 纏綿:情意深厚。 羅:一類絲織品,質薄、手感滑爽而透氣。襦:短衣、短襖。 高樓連苑起:聳立的高樓連接着園林。苑:帝王及貴族遊玩和打獵的風景園林。起:矗立着。 良人:舊時女人對丈夫的稱呼。執戟:指守衛宮殿的門戶。戟:一種古代的兵器。明光:本漢代宮殿名,這裏指皇帝的宮殿。 用心:動機目的。如日月:光明磊落的意思。 事:服事、侍奉。擬:打算。 何不:一作“恨不”。

此詩具有雙層面的內涵,在文字層面上,它描寫了一位忠於丈夫的妻子,經過思想鬥爭後終於拒絕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婦道;在喻義層面上,它表達了作者忠於朝廷、不被藩鎮高官拉攏、收買的決心。全詩以比興手法委婉地表明態度,語言上極富民歌風味,對人物刻畫細膩傳神,爲唐詩中的佳作。

賞析

《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載於《全唐詩》卷三八二。下面是國學大師、全國首批博士生導師錢仲聯先生與蘇州大學文學院徐永端教授對此詩的賞析。 此詩通篇運用比興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態度。單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發男女情事之言情詩,骨子裏卻是一首政治抒情詩,題爲《節婦吟》,即用以明志。 此詩似從漢樂府《陌上桑》、《羽林郎》脫胎而來,但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說: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婦,還要對我用情,此君非守禮法之士甚明,語氣中帶微辭,含有譴責之意。這裏的“君”,喻指藩鎮李師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來,直接指出師道的別有用心。 接下去詩句一轉,說道:我雖知君不守禮法,然而又爲你情意所感,忍不住親自把君所贈之明珠系在紅羅襦上。表面看,是感師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層看,話中有文章。 繼而又一轉,說自己家的富貴氣象,良人是執戟明光殿的衛士,身屬中央。古典詩詞,傳統的以夫婦比喻君臣,這兩句意謂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緊接兩句作波瀾開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鬥爭激烈:前一句感謝對方,安慰對方;後一句斬釘截鐵地申明己志,“我與丈夫誓同生死”。 最後以深情語作結,一邊流淚,一邊還珠,言詞委婉,而意志堅決。 詩中所說“雙明珠”是李師道用來拉攏、引誘作者爲其助勢的代價,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聲名地位、富貴榮華一類的東西。作者慎重考慮後委婉的拒絕了對方的要求,做到了“富貴不能淫”,像一個節婦守住了貞操一樣的守住了自己的嚴正立場。但當時李師道是個炙手可熱的藩鎮高官,作者並不想得罪他、讓他難堪,因此寫了這首非常巧妙的雙層面的詩去回拒他。 此詩富有民歌風味,它的一些描寫,在心理刻畫中顯示,寫得如此細膩,熨貼,入情入理,短幅中有無限曲折,真所謂“一波三折”。 此詩詞淺意深,言在意外,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的政治立場。全詩情理真摯,心理描寫細緻入微,委婉曲折而動人。除了它所表現的是君子坦蕩胸懷這一因素外,其在藝術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爲名作的重要原因。據說由於這首詩情詞懇切,連李師道本人也深受感動,不再勉強。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節婦:能守住節操的婦女,特別是對丈夫忠貞的妻子。
  • :古代女子對自己的謙稱。
  • 羅襦(rú):綢制的短衣。
  • 良人:古時婦女對丈夫的稱呼。
  • 執戟(jǐ):指守衛宮殿的門戶。戟,一種古代的兵器。
  • 明光:本漢代宮殿名,這裡指宮殿。此処用“明光”代表朝廷。

繙譯

你明知我已經有了丈夫,卻還贈送給我一對明珠。我感激你對我情意纏緜,便將這明珠系在我紅色的短衣上。我家的高樓連著內苑,我的丈夫在明光殿裡執戟守衛。我知曉你對我的真心如同日月般光明磊落,但我侍奉丈夫,發誓要與他同生共死。現在我將這明珠歸還給你,我雙眼含淚,衹遺憾沒有在未嫁之時與你相逢。

賞析

這首詩具有雙層內涵。在表麪上,它描寫了一位有夫之婦拒絕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婦道的故事。詩中女子對男子的情意表示感激,但又以自己的婚姻誓言爲由,堅定地拒絕了他。語言委婉,情感細膩,將女子的矛盾心理展現得淋漓盡致。

從更深層次來看,這首詩可能是作者張籍借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儅時藩鎮割據,一些藩鎮想用各種手段拉攏文人和中央官吏,而張籍則以此詩巧妙地表明自己不爲所動,忠於朝廷的決心。這種托喻的手法,使詩歌具有了豐富的內涵和意味,給人以深思。

張籍

張籍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爲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