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叫處花成血,舊苑春來草似煙。

出自 吳融 的《 子規
舉國繁華委逝川,羽毛飄蕩一年年。 他山叫處花成血,舊苑春來草似煙。 雨暗不離濃綠樹,月斜長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聲悽切,愁殺行人歸去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子規:即杜鵑鳥,傳說爲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悽切,故藉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 委逝川:指隨着江河流逝。
  • 羽毛:指鳥的羽毛。
  • 他山:別處的山。
  • 花成血:形容花色紅如血,這裏比喻子規的悲鳴。
  • 舊苑:舊時的園林或宮苑。
  • 草似煙:形容春草茂盛,遠望如煙霧。
  • 雨暗:雨天陰暗。
  • 濃綠樹:茂密的綠樹。
  • 月斜:月亮斜掛。
  • 長吊:長時間地哀鳴。
  • 欲明天:天快要亮的時候。
  • 湘江:中國南方的一條主要河流。
  • 聲悽切:聲音淒涼而尖銳。
  • 愁殺:極度憂愁。
  • 行人:旅行的人。
  • 歸去船:回家的船。

翻譯

整個國家的繁華都隨着江河流逝,子規的羽毛一年年地飄蕩。 在別的山上悲鳴時,花色紅如血;舊時的園林春來,草色茂盛如煙。 雨天陰暗,子規不離茂密的綠樹;月亮斜掛,它在天快亮時長時間地哀鳴。 湘江日暮時分,子規的叫聲淒涼尖銳,極度憂愁地送走了旅行者回家的船。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子規的悲鳴和自然景象的變遷,抒發了深沉的哀怨之情。詩中,「舉國繁華委逝川」一句,既表達了時光流逝、繁華不再的哀愁,又暗含了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子規的羽毛飄蕩、花成血、草似煙等意象,進一步以寓情於景的手法,加深了悲涼的氛圍。結尾處,湘江日暮的悽切鳥聲與行人歸去的船隻,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離愁別緒,使全詩情感達到高潮。

吳融

吳融

吳融,字子華,吳翥孫,唐越州山陰人,生於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卒於唐昭宗天覆三年(公元903年),享年五十四歲。唐昭宗龍紀進士。韋昭度討蜀,表掌書記。坐累去官,流浪荊南,依成汭。後以禮部郎中爲翰林學士,拜中書舍人。唐昭宗反正,御南闕受賀,融最先至,草十數詔,語當意詳,進戶部侍郎。終翰林承旨。有《唐英歌詩》。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