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落江始寒,楓葉綠未脫。

出自 李白 的《 江上寄元六林宗
霜落江始寒,楓葉綠未脫。 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達。 滄波眇川汜,白日隱天末。 停棹依林巒,驚猿相叫聒。 夜分河漢轉,起視溟漲闊。 涼風何蕭蕭,流水鳴活活。 浦沙淨如洗,海月明可掇。 蘭交空懷思,瓊樹詎解渴。 勖哉滄洲心,歲晚庶不奪。 幽賞頗自得,興遠與誰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滄波:青蒼色的水波。
  • (miǎo):遠望。
  • 川汜:水邊。
  • 夜分:夜半。
  • 河漢:銀河。
  • 溟漲:大海。
  • 活活(guō):水流聲。
  • 浦沙:水邊的沙灘。
  • (duō):拾取。
  • (xù):勉勵。
  • 滄洲:指隱士的居所。

翻譯

霜降後江水開始變得寒冷,楓葉依然保持着綠色,未曾脫落。 旅人在清秋時節感到悲傷,漫長的旅途總是難以到達目的地。 青蒼的水波遠望無邊,白日隱沒在天際。 停下船隻,靠近山林,驚起的猿猴相互叫嚷。 夜半時分,銀河轉動,起身看到大海寬廣無垠。 涼風多麼淒涼,流水發出潺潺的聲音。 水邊的沙灘潔淨如洗,海上的月光明亮可拾。 懷念着遠方的朋友,但瓊樹又怎能解渴。 勉勵自己保持隱士的心志,希望在晚年不會被奪走。 獨自欣賞這幽靜的景緻,心情悠遠,與誰分享這份豁達。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秋天的江上旅行時的心情與所見。詩中,「霜落江始寒,楓葉綠未脫」描繪了秋天的景色,而「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達」則表達了詩人旅途中的孤獨與哀愁。詩的後半部分,通過「涼風何蕭蕭,流水鳴活活」等自然景象,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欣賞,以及對隱逸生活的嚮往。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開闊,展現了李白詩歌中常見的超然與豁達。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