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卻長江,管不到,河洛腥羶無際。
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憑卻長江,管不到,河洛腥羶無際。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
拼音
譯文
登樓極目四望,不覺百感交集,可嘆自己的這番心意,古往今來,又有幾人能夠理解呢?鎮江一帶的山川形勢極其險要,簡直是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致。然而這樣險要的江山卻不被當作進取的憑藉,而是都看成了天設的南疆北界。鎮江北面橫貫着波濤洶涌的長江,東、西、南三面都連接着起伏的山崗。這樣的地理形勢,正是進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與北方強敵爭雄的形勝之地。六朝的舊事,原來全不過是爲少數私家大族的狹隘利益打算!
於是笑王謝等人,他們空灑英雄之淚,卻無克服神州的實際行動。他們依仗着長江天險,自以爲可以長保偏安,哪裏管得到廣大的中原地區,長久爲異族勢力所盤踞,廣大人民呻吟輾轉於鐵蹄之下呢?憑藉這樣有利的江山形勢,正可長驅北伐,無須前怕狼,後怕虎,應該象當年的祖逖那樣,中流擊水,收復中原。南方並不乏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統帥,也不乏披堅執銳、衝鋒陷陣的猛將,完全應該象往日的謝安一樣,對打敗北方強敵具有充分信心,一旦有利之形勢已成,便當長驅千里,掃清河洛,收復國土,何須顧慮對方的強大呢?
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多景樓:在江蘇鎮江市北固山上甘露寺內,北面長江,爲登臨聖地。
危樓:高樓。
還望:環顧。“還”通“環”。
渾認作:竟當作。
私記:私利。
王謝:此代東晉上層人士,喻指今之掌權者。
河洛:黃河、洛河。泛指中原。
腥羶(xīng shān):外敵入侵,這裏代指金人。
中流誓:《晉書·祖逖傳》載,祖逖北伐渡江時,“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辭色壯烈,衆皆慨嘆。”
小兒破賊:晉軍在淝水之戰中大敗苻堅,捷報傳來,謝安置書一旁,了無喜色。客問之,安徐答對奕者曰:“小兒輩遂已破賊。”小兒輩指安弟石、侄玄。事見《晉書·謝安傳》及《世說新語·稚量》。
強對:《全宋詞》作“疆場”,不如“強對”爲好。此指強敵。《三國志·陸遜傳》:“遜按劍曰:‘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疆對也。’”疆,通”強“。
序
作者登上鎮江多景樓,眺望長江對岸,慨嘆此處形勢正宜出兵北伐、一舉收復失地,並非僅作爲防禦胡人南侵的天然屏障而已,可惜古今卻無人能識。全詞議論精闢,筆力挺拔,大有雄視一世的英雄氣概。
賞析
這是一首借古論今之作。詞的內容以議論形勢、陳述政見爲主,正是與此行考察形勢的目的息息相通的。上闕借批判東晉統治者偏安江左,譴責南宋統治者不圖恢復中原。下闕抨擊空論清談。詞人認爲,真正的愛國者應當像東晉的祖逖那樣,中流擊楫,義無反顧。
開頭兩句,凌空而起。撇開登臨感懷之作,先寫望中景物的俗套,大筆揮灑,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登樓環顧,不禁百感交集,可嘆自己的這番心意,古往今來沒有幾人能夠理解!因爲所感不止一端,先將“此意”虛提,總攝下文。以下抒寫詞人認爲“今古幾人曾會”的登臨意。“今古”一語,暗示了此詞是借古論今。接下來兩句,從江山形勢的奇險引出對“天限南疆北界”主張的抨擊。“鬼設神施”,是形容鎮江一帶的山川形勢極其險要,也是對“天限南疆北界”這種苟安論調的否定。當時南宋統治者不思進取,苟且偷安,將長江作爲拒守金人南犯的天險,詞人所抨擊的,正是這種藉天險以求苟安的主張。“渾認作”三字,亦諷亦慨,筆端帶有強烈感情。“一水”三句,指出京口地形險要,是爭雄的好據點,對南宋有利,應當北上爭雄。其中“做出”一語,表達了詞人目擊山川形勢時興會淋漓的感受。在詞人眼中,山川彷彿有了靈氣和生命,靈動起來了。詞人認爲,山川形勢足以北向爭雄,問題在於統治者缺乏北伐爭雄的遠大抱負與勇氣。因此,下面緊接着就借批判六朝統治者來揭示現實中當權者苟安論調的思想實質:“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借古諷今,六朝憑險而偏安,爲保住少數人私利,無心北伐。而今南宋朝廷頹靡不振,緊步六朝後塵。詞人對統治者劃江自守的苟安政策的揭露批判,詞鋒犀利,入木三分。
下闕“因笑”二字,承上片結尾對六朝統治者的批判,順勢而下,使上、下闕渾然一體。前三句用《世說新語·言語》新亭對泣故事,“王謝諸人”概括東晉世家大族的上層人物,說他們空灑英雄之淚,卻無克服神州的實際行動,藉以諷刺南宋上層統治集團中有些人空有慷慨激昂的言辭,而無北伐的行動。“也學英雄涕”,諷刺尖刻辛辣,鞭辟入裏。“憑卻長江,管不到、河洛腥羶無際。”意謂今之宋廷據此天險,卻不管中原被佔已久。這是對統治者“只成門戶私計”的進一步批判。“管不到”三字,可謂誅心之筆。到這裏,由江山形勢引出的對當權者的揭露批判已達極致,下面轉承上闕“爭雄”,進一步正面發揮登臨意。“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中流誓,用祖逖統兵北伐,渡江擊楫而誓的故事。在詞人看來,這幾句詞由前面的憤鬱轉向豪放,意氣風發,辭采飛揚,充分顯示出詞人豪邁朗爽的胸襟氣度。歇拍二句,承上闕“長驅”,進一步抒寫必勝的樂觀信念。“小兒破賊”和“強對”分別見《世說新語·雅量》和《三國志·陸遜傳》,詞人用典訴說豪言壯語。到這裏,一開頭提出的“今古幾人曾會”的“此意”已經盡情發揮,全詞也就在破竹之勢中收筆。
這首詞縱論時弊,痛快淋漓,充分顯示其詞人兼政論家的性格。這種大氣磅礴、開拓萬古心胸的強音,是足以振奮人心的。議論戰守,縱談攻防,自六朝王謝至今之廟堂,特別是對那些倡言“南北有定勢,吳楚之脆弱不足以爭衡中原”的失敗論者,明指直斥,毫無顧忌,其精神可流傳千古!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危樓:高樓,這裏指多景樓,在今江蘇鎮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內,北臨長江。
- 還望:回頭眺望。
- 鬼設神施:形容地理形勢險要,像是鬼神有意安排設置。
- 渾認作:簡直認爲。渾,簡直。
- 天限南疆北界:把長江天然當作劃分南北疆界的界限。限,界限。
- 一水橫陳:指長江橫貫。一水,即長江。
- 連崗三面:北固山三面臨水,一面與陸地相連的山崗。
- 爭雄勢:(形成)爭雄稱霸的形勢。
- 六朝:指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它們都以江南爲都城。
- 門戶私計:指六朝當政者只顧自己家族的利益,把長江作爲安全的門戶。
- 王謝:指東晉時的王導、謝安等高門士族。
- 憑卻:依靠,憑藉。卻,助詞。
- 河洛:黃河與洛水,這裏泛指中原地區。
- 腥羶(xīng shān):牛羊的氣味,這裏借指被金兵佔領的北方地區。
- 中流誓:指祖逖統兵北伐,渡江到中流,敲着船槳發誓,一定要恢復中原。
- 小兒破賊:謝安曾在淝水之戰中派侄兒謝玄等率兵,一舉擊潰前秦百萬大軍,當捷報傳來時,謝安正對客人下棋,看完信後擱在旁邊,不動聲色,客問之,他只是鎮定地說:「小兒輩遂已破賊。」
- 強對:強大的對手,這裏指金兵。
翻譯
登上高樓憑欄遠望,可嘆我這心意,古往今來有幾人曾經領會?這裏的地理形勢如鬼斧神工般險要,可有人卻全然錯把它認作是天然劃分南北的界限。一條江水橫於前方,三面山巒相連環繞,形成一股爭雄稱霸的氣勢。(想當年)六朝究竟爲何事,只成就了那些掌權者顧全私家的小計謀! 不禁笑那王導、謝安諸人,登上高處懷念遠方,也學英雄灑下淚水。他們僅僅憑藉着一條長江天險,卻不管中原地區已被金兵肆意踐踏。(如今)正應乘勝長驅直入,無需猶豫反顧,要像祖逖那樣擊楫中流堅定北伐的誓言。想當年謝玄等晚輩能輕鬆破賊,如今時機成熟,哪裏還用顧慮敵人的強大?
賞析
這首詞上闋描寫多景樓險要雄偉的地勢,對統治者以長江爲界偏安一隅的策略予以批判。詞人以犀利筆觸指出,這壯麗險要之地不應被視作割據的憑藉,而應是爭雄的基礎,六朝執政者的短視自私導致未能充分利用地緣優勢進取中原。下闋譴責東晉時期的王謝大族,表面看似憂國愛國,實則只知空流眼淚,未能將收復失地付諸行動。進而鼓勵南宋統治者要抓住時機,勇往直前,不要畏懼強敵,表達了堅定的抗金復國信念 。全詞議論風發,氣勢磅礴,用詞精到,借古論今,既有對歷史教訓的深刻反思,又飽含對現實局勢的激昂吶喊,充分體現了陳亮豪邁的愛國情懷與過人的政治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