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

出自 杜甫 的《 嚴鄭公宅同詠竹
綠竹半含籜,新梢纔出牆。 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翦伐,會見拂雲長。
拼音

譯文

嫩綠的新竹有一半還包着筍殼,新長出的竹梢才高出牆頭。 嫩綠的顏色映侵着書套,久久不退;當竹影移過,酒也頓是變的清涼。 新雨過後,竹子更加美好潔淨;微風吹來,可以聞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殘,新竹一定可以長到高矗雲霄。

注釋

嚴鄭公:即嚴武,受封鄭公。 含籜(tuò):包有筍殼。籜,筍殼。 書帙(zhì):書套。帙,包書的布套。 翦(jiǎn):同剪。

此詩以“竹”爲吟詠對象,託物言志,耐人尋味。第一聯着力寫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聯着力寫竹陰的涼爽怡人。第三聯寫竹子經雨洗刷後的潔淨,以及竹子的清香。尾聯作者展開想像,彷彿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經伸入雲端,輕輕的拂動着。自己能“致君堯舜上”,能爲治國平天下奉獻綿薄之力。

賞析

全詩清新雅緻,風格與作者一貫詩風有異。“綠竹半含籜,新梢纔出牆”描寫了新發之竹,着力寫竹子的嫩和新,竹的顏色綠得逼人眼,翠竹的影子投映在書上,使人感到光線暗了下來。“半含”“纔出”抓住了春筍蓬勃生長的典型過程。竹生長是看不見的,作者化靜爲動,用“含”、“出”把竹的生長過程寫活。 “色侵書帙晚”,描繪竹子的形象,描寫的是竹影,“侵”寫出了竹影移動擴大的漸進過程。“晚”字寫出竹林之密,竹之高,竹之濃,寫出了竹影給人帶來的時間錯覺。“侵”的動態效果和“晚”字的襯托效果。竹的顏色綠得逼人眼,綠色映照在書卷上,似乎是天色暗了下來,“隱過酒樽涼”,竹影搖曳,竹色青蔥,晃動的竹影移過酒器,顯得更加清涼。頷聯選取竹“色”給人的感受,着力寫竹陰的涼爽怡人,讓讀者彷彿置身於竹蔭中,品着清涼的美酒。 “雨洗涓涓淨,風吹細細香。”細細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塵不染,微微的春風送來縷縷竹的清香。寫竹子經雨洗刷後的潔淨,以及竹子的清香,頸聯繼續從視覺和嗅覺來感觸竹。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人們只有真心愛竹、護竹,不去“剪伐”,摧殘可愛的新竹,它一定會自然生長到拂雲之高。尾聯作者展開想像,彷彿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經伸入雲端,輕輕的拂動着。使自己能“致君堯舜上”,能爲治國平天下奉獻綿薄之力。 本詩是一首應答之作,自然少不了對主人的一番讚頌,以竹盛讚了嚴鄭公高潔的情操,杜甫雖然長嚴武十四歲,嚴武也是一個譭譽參半的人物,但作者後半身長期依賴嚴武接濟,出語自然更加謙恭。不過本詩在藝術價值上也是值得稱道的。 這首詠物之作,託物言志,十分妥貼,狀物,形象生動;言志,委婉含蓄,值得認真品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嚴鄭公:即嚴武,封鄭國公。
  • (tuò):筍殼。

翻譯

嫩綠的竹子有一半還包着筍殼,新長的枝梢剛伸出牆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書上,使人感到光線暗了下來,竹影移過酒樽也覺得清涼。細雨沖洗後竹子更加秀麗潔淨,微風吹來,可以聞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砍伐,它一定可以長到高聳入雲。

賞析

這首詩的首聯「綠竹半含籜,新梢纔出牆」,生動地描繪了新竹的形象,突出其稚嫩與生機。頷聯「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巧妙地寫出竹影帶來的效果,富有生活情趣。頸聯「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進一步烘托出竹子的清新美好。尾聯「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則在上述描寫的基礎上,表達了希望竹子自由生長的願望,同時也可能蘊含着詩人對人才成長等方面的思考。整首詩託物言志,借竹子表達了一種對美好事物自然發展的嚮往和期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