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妝飲罷少踟躕,有人偷向隅。

瀟湘門外水平鋪,月寒征棹孤。紅粧飲罷少踟躕,有人偸向隅。 揮玉箸,灑眞珠,梨花春雨餘。人人盡道斷腸初,那堪腸已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瀟湘(xiāo xiāng)**:**瀟水和湘水的並稱,多借指今湖南地區。
  • ****徵棹(zhēng zhào)**:**指遠行的船。棹,划船的一種工具,形狀和槳差不多,這裏代指船。
  • **紅妝:**原指婦女的豔麗裝飾,這裏指女子。
  • ****踟躕(chí chú)**:**徘徊不前的樣子,這裏形容女子飲罷酒有些猶豫、彷徨。
  • ****隅(yú)**:**角落。
  • ****玉箸(zhù)**:**原指玉做的筷子,這裏比喻女子的眼淚。
  • **真珠:**即珍珠,同樣代指女子的眼淚 。
  • **梨花春雨餘:**形容女子流淚後如同雨後梨花般楚楚可憐。

翻譯

瀟湘門外,平靜的江水好似平鋪在大地,明月高懸散發着清冷的光輝,一艘遠行的小船孤獨地漂泊在水上。船上的女子酒喝罷後,少了幾分從容,有些猶豫徘徊。此時,有人偷偷地走向角落暗自悲傷。 她揮動着如同玉筷般的手指,珍珠般的淚水灑落,好似春日雨後的梨花,別樣的楚楚可憐。每個人都說這纔是剛剛開始讓人肝腸寸斷的時候,可誰能知道,她的肝腸早已斷得一絲不剩了啊。

賞析

這首詞描繪出了一幅極其悽清孤寂的畫面。開篇「瀟湘門外水平鋪,月寒徵棹孤」,通過描寫瀟湘門外平靜的江水、清冷的月色以及孤獨的行船,營造出一種充滿孤獨感與淒涼感的氛圍,奠定了全詞悲傷的基調。

「紅妝飲罷少踟躕,有人偷向隅」則聚焦於一位女子,刻畫了她飲酒後的猶豫不定以及偷偷走向角落暗自傷懷的模樣,讓人不禁對她內心的情感產生好奇。

下闋「揮玉箸,灑真珠,梨花春雨餘」以生動的比喻描繪女子哭泣之態,將眼淚比作玉箸和真珠,把淚水縱橫的女子比作雨後梨花,淋漓盡致地展現出女子的楚楚可憐與哀傷至極。 最後「人人盡道斷腸初,那堪腸已無」這句令人肝腸寸斷的話語則是直接抒情,將女子內心的悲痛推向了極致。人人都以爲這只是悲痛的開端,卻不知女子早已悲痛到沒有了肝腸。這種悲痛欲絕的情感表達,深深觸動着讀者的內心,使讀者彷彿能真切感受到女子所經歷的痛苦。整首詞意境悽美,情感真摯,讀來令人動容。

秦觀

秦觀

秦觀,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宋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國史院編修官。新黨執政時被排擠,北宋紹聖初年,秦觀被貶爲杭州通判,再貶監處州(浙江麗水)酒稅,又遠徙郴州(湖南郴縣),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還,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秦觀詞多寫男女愛情和身世感傷,風格輕婉秀麗,受歐陽修、柳永影響,是婉約詞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評爲“文麗而思深”;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遊春,終傷婉弱。”秦觀亦有詩才,但被自己的詞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時代的詩人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的表現更突出,以至於“詩名殊不藉藉”。秦觀與張耒、晁補之、黃庭堅幷稱“蘇門四學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