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着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拼音
譯文
我本是天上管理山水的郎,天性是懶散和疏狂。天帝曾批給我管理風露的詔帛,我也多次上呈留住彩雲,借走月亮的奏章。
詩一寫就是一萬首,酒一飲就是一千杯,不曾正眼看過侯王。就算是在華麗的天宮裏做官,我也懶得去,只願插着梅花醉臥在洛陽中。
注釋
鷓鴣(zhègū)天:此調取名於唐人鄭喁詩句「春遊雞鹿寨,家在鷓鴣天」。又名思越人、思佳客等。雙調,五十五字,平韻。
西都:指洛陽,宋朝時稱洛陽爲西京。
清都:相傳天帝的府地。
山水郎:爲天帝管理山水的郎官。
分付:一作「懶慢」。
疏狂:狂放不羈。
給雨:一作「給露」。
累(lěi):數次。
章:指上呈天帝的奏章。
觴(shāng):古代蠱酒的容器。
玉樓金闕(què):指汴京的宮殿。
序
此詞是北宋詞人朱敦儒作於西都(今洛陽)的詞。上闋主要寫作者在洛陽時縱情于山水,豪放不羈的生活;下闋用巧妙的方法表現作者賽神仙的淡泊胸懷。全詞表達了詞人對權貴的不屑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和志向。
賞析
上闋的首句以「山水郎」自居,寫自己熱愛山水乃出於天性。直抒自己的生活理想,他不喜塵世,流連山水。接下來「天教分付與疏狂」則聲稱自己懶散的生活方式和狂放的性格特徵亦屬天賦,因而無法改變。這兩句充分表現出了詞人的性格特徵,坦蕩直爽,豪氣四溢。「曾批給雨」二句以天意抒懷抱,透露出作者遠避俗世,怡然自得的心理。這二句充滿了浪漫的精神,富於神奇的幻想,不僅對首句進行了絕妙而風趣的解釋,而且透露了他對大自然的由衷熱愛和對世俗發自內心的鄙棄。
下闋表現作者賽神仙的淡泊胸懷。「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寫作者詩思的豐富,酒量的很大,隱逸生活的全部內容都表現爲對詩與酒的鐘情。面對“侯王”幾曾看過,凸顯詞人對功名富貴的鄙夷,面對王侯的傲骨錚錚。「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這二句表現出作者不願意返回京城官場,只想縱詩飲酒,與山水爲伴,隱逸歸老。玉樓金闕,本是人人羨慕嚮往的榮華富貴,但詞人用一「慵」字,十分準確地表現了自己鄙薄名利的態度,相反對於「插梅花醉洛陽」的生活卻十分欣賞留戀,體現名士的清高、名士的風流,「梅花」是高潔的象徵,這裏意在言詞人的品性高潔。將高潔與疏狂的品性有機地統一起來,表現出不願與污濁的社會同流合污的狂放。
全詞清雋婉麗,自然流暢,前後呼應,章法謹嚴,充分體現了作者蔑視權貴、傲視王侯、瀟灑狂放的性格特徵。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清都山水郎:清都,神話傳說中天帝所居的仙宮;山水郎,爲天帝管理山水的侍從官。這裏作者自比爲天上管理山水的郎官,暗示自己的高潔。
- 分付:交給。
- 疏狂:放任不羈。
- 曾批給雨支風券:曾獲批掌管風雨的權力。「批」,批示;「給雨支風」,支配風雨,是誇張說法;「券」(quàn),憑證。
- 累上留雲借月章:多次遞上留雲借月的奏章。「累」(léi),多次;「章」,大臣給皇帝的奏章。
- 千觴(shāng):千杯。觴,酒杯。
- 慵(yōng):懶惰,此指無心。
翻譯
我本是天上管理山水的郎官,老天給予我放任不羈的品性。我曾得到玉帝批示掌管風雨的權力,還多次上奏請求留住彩雲、借取明月 。我能寫出無數優美的詩篇,豪飲千杯美酒。我何曾正眼瞧過那些侯王將相?那華麗巍峨的天宮我都懶得回去,只願插着梅花,醉倒在洛陽城中。
賞析
這首詞是朱敦儒的代表作之一,全詞通過奇特的想象和誇張的手法,塑造了一個蔑視權貴、逍遙自在的自我形象,充分展現了詞人的疏狂個性和灑脫情懷。開篇以「我是清都山水郎」自比,表明自己本非凡俗之人,給人以奇幻之感。「天教分付與疏狂」直抒胸臆,點明疏狂是上天賦予的本性。「給雨支風」「留雲借月」這些大膽狂放的想象,誇張地寫出自己的瀟灑自在,不受世間規則的約束。下闋用「詩萬首,酒千觴」,強調其才思敏捷、豪情萬丈。「幾曾着眼看侯王」更是直接表達了對權貴的不屑與輕蔑。最後的「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描繪出遠離奢華的天宮,沉醉在世俗美景與自由生活中的意境,體現了詞人對自然和自由生活的追求與熱愛,將疏狂之態推向極致。整首詞語言豪放灑脫,情感真摯強烈,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