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

出自 李商隱 的《 壬申七夕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 風輕惟響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 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壬申: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七香車:古代一種裝飾華麗的馬車,常用作貴族的交通工具。
  • 曉霞:清晨的霞光。
  • 響佩:佩玉發出的聲音。
  • 日薄:日光微弱,指天色將晚。
  • :鮮豔,美麗。
  • 桂嫩:初開的桂花。
  • 傳香遠:香氣傳播得很遠。
  • 榆高:高大的榆樹。
  • 送影斜:樹影斜斜地投射。
  • 卜肆:占卜的店鋪。
  • 靈槎:神話中能載人上天的木筏。

翻譯

已經駕上了華麗的七香車,心中期待着清晨的霞光。 微風輕拂,只聽見佩玉的清脆響聲,日光微弱,花朵不再鮮豔。 初開的桂花香氣遠播,高大的榆樹投下斜斜的影子。 在成都的卜肆中,曾經嫉妒那些能識別靈槎的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日的傍晚,詩人駕着七香車,心中期待着清晨的美麗霞光,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嚮往。詩中「風輕惟響佩,日薄不嫣花」通過對自然景象的細膩描寫,傳達了時光流轉、美好易逝的哀愁。後兩句「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則通過對桂花和榆樹的描繪,進一步以自然景象隱喻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變遷。最後兩句「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則透露出詩人對超脫塵世、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