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郃逸趣,而我欽清芬。

出自 李白 的《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
仙遊渡潁水,訪隱同元君。 忽遺蒼生望,獨與洪崖羣。 卜地初晦跡,興言且成文。 卻顧北山斷,前瞻南嶺分。 遙通汝海月,不隔嵩丘雲。 之子合逸趣,而我欽清芬。 舉跡倚松石,談笑迷朝曛。 益願狎青鳥,拂衣棲江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潁水:水名,源出河南省登封市嵩山,流經今河南省周口市。
  • 元君:指元丹丘,李白的友人。
  • 洪崖:傳說中的仙人,這裡指隱居的高士。
  • 蔔地:選擇居所。
  • 晦跡:隱居,隱藏蹤跡。
  • 興言:即興而言,指即興創作詩文。
  • 汝海:指汝水流域,在今河南省境內。
  • 嵩丘:即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市。
  • 逸趣:超脫世俗的興趣。
  • 清芬:清雅的香氣,比喻高潔的品德。
  • 朝曛:朝霞和夕陽,指一天中的早晚時光。
  • 青鳥:神話中傳遞消息的鳥,這裡指隱居生活中的伴侶。
  • 江濆:江邊高地。

繙譯

仙人遊歷渡過潁水,訪問隱士與元君同行。 忽然放棄了世人的期望,獨自與仙人洪崖爲伍。 選擇隱居之地初顯蹤跡,即興創作詩文。 廻頭望去北山已斷,曏前看南嶺分明。 遠望汝海的月亮,不受嵩山雲霧的阻隔。 這位隱士郃我超脫的興趣,我欽珮他清雅的品德。 行走間依靠松石,談笑間迷失在朝霞與夕陽之間。 更希望親近青鳥,拂衣而棲於江邊高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李白與友人元丹丘隱居生活的理想圖景。詩中,“仙遊渡潁水”開篇即展現了超凡脫俗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通過“忽遺蒼生望,獨與洪崖群”,李白表達了自己對世俗的厭倦和對仙境的追求。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如“遙通汝海月,不隔嵩丘雲”,進一步強化了隱居生活的甯靜與超然。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色彩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