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出自 王安石 的《 北山
北山輸綠漲橫陂,直塹回塘灩灩時。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拼音

譯文

北山把濃郁的綠色映照在水塘,春水悄悄地上漲;直的塹溝,曲折的池塘,都泛起粼粼波光。我在郊野坐得很久,心情悠閒,細細地數着飄落的花瓣;回去時,慢慢地尋芳草,到家已是很晚。

注釋

北山:即今南京東郊的鐘山。 輸綠:輸送綠色。陂(bēi):池塘。 塹:溝渠。回塘:彎曲的池塘。灩灩(yàn):形容春水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樣子。

這首詩反映的幽閒意境,抒寫了詩人神離塵寰、心無掛礙的超脫情懷。一、二句寫北山河塘綠意濃郁,景中含情,表達出作者對春光的喜愛之情;三、四句寫作者仔細地數着落花,慢慢地尋覓芳草,很晚纔回家,在細節描寫中表現出心情的閒適。

賞析

王安石的絕句,最喜歡將自然界景物擬人化,讓萬物都賦有生機活力,帶有感情色彩,這首作於晚年寫鐘山的詩前兩句也是如此。詩中的北山本是無情之物,但春天到來,萬物萌生,山上一片濃綠,映現在滿陂春水中也是一片綠色,似乎是山主動地把自己的綠色輸送給水塘,又隨着春水上漲,彷彿要把綠色滿溢出來;水,也很多情,或直,或迂迴彎曲,以種種秀姿,帶着粼粼波光,迎接着山的綠色。這聯詩,把綠色寫活,特別引人注目。王安石擅長寫綠,除“春風又綠江南岸”、“兩山排闥送青來”這類膾炙人口的句子外,又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來”,也狀出顏色的流動,與此詩創意彷彿。 山有情,水有情,人亦有情。詩人面對着這誘人的山水,留連忘返。因爲心情悠閒,坐了很久,以至於仔細地觀察着花朵飄落,默數着一朵,二朵······坐夠了,回途饒有興趣地尋覓着芳草,滯留了多時,回家已經很晚。這兩句,通過數花、尋草兩個動作,很形象地反映了自己淡寂安閒的心理。 詩前兩句純是景語,寫得細膩工巧;後兩句純是情語,寫得紆徐平緩。寫景時,注意了色彩的渲染,把靜態寫得彷彿飛動起來;寫情時,通過客觀敘述,刻畫主觀情緒,境界全出,把動態寫得平靜之至。詩全首用對,在整齊中同時富於變化。如三、四句,出句先寫結果,後寫原因,坐久了,心情很閒適,所以數起了落花;對句先寫因後寫果,因爲尋芳草,所以回去晚了。內容與藝術在這裏得到了完美的結合,詩便以其鮮明的特色爲廣大詩家所喜愛。“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這兩句歷來被評家關注,宋吳開在《優古堂詩話》中認爲徐俯詩“細數李花那可數,偶行芳草步因遲”有竊取王安石詩的嫌疑。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