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雨前初次見到新開花朵的花蕊,雨後連葉子底下也不見一朵花。
蜜蜂和蝴蝶紛紛地飛過了牆去,讓人懷疑迷人的春色盡在鄰家。
注釋
序
此詩選取簡單平常的景物,描繪了雨過天晴後花園的衰敗情態,表達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全詩語句生動有趣,情感表達淋漓盡致。
賞析
這是一首即興詩,寫雨後漫步花園所見的衰敗景象。詩中攝取的景物很簡單,也很平常,但平中見奇,饒有詩趣。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詩的前兩句扣住象徵春色的「花」字來寫春景,以「雨前」所見和「雨後」情景相對比、映襯,表現了作者面對滿園落紅殘春油然而生的嘆惜之情。「初見」「全無」是精準的概括,令人感受到雨前、雨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景緻。雨前,春天剛剛降臨,花才吐出骨朵兒,尚未開放;而雨後,花事已了,落紅滿徑,枝條是上只剩下滿樹綠葉了,說明這場雨下得很大很久。好端端的百花爭豔的美好春色,卻被這一場春雨給鬧殺了。詩人望着花落春殘的小園之景,是非常掃興而生感觸的。
掃興的不光是詩人,還有那蜜蜂和蝴蝶。詩的下兩句由花寫到蜂蝶。「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佳期,它們懷着和詩人同樣高興的心情,翩翩飛到小園中來,滿以爲可以在花叢中飽餐春色,不料撲了空,小園無花空有葉;它們也像詩人一樣大失所望,懊喪地離開,紛紛飛過院牆。花落了,蜂蝶也紛紛離開了,小園顯得更加冷清寥落,詩人的心也就更是悲苦悵惘。望着「紛紛過牆去」的蜂蝶,滿懷着惜春之情的詩人,剎那間產生出一種大膽而奇妙的聯想:「卻疑春色在鄰家」。院牆那邊是鄰家,詩人想得似乎真實有據;但一牆之隔的鄰家小園,自然不會得天獨厚,獨享春色,詩人想得卻是天真爛漫;畢竟牆高遮住視線,不能十分肯定,故詩人只說「疑」。「疑」字極有分寸,體現了一個度,格外增加了真實感。這兩句詩,作者把原無理性的蜂蝶賦予「人」的智慧,不僅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態、心理寫得活靈活現,妙趣橫生,而且描寫似乎「陽春」真的「有腳」,她不住自家小園,偏偏跑到鄰家,她是十分調皮、非常會捉弄人的,這就更把「春色」寫活了。同時,作者的「惜春之情」也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透露出詩人希望春色沒有遠去的心情。作者內心傷春惜春的心情和眼前自然景象巧妙接合,既賦予蜜蜂蝴蝶以人格精神,又暗暗流露作者的內心感觸,兩者神態、心理寫得活靈活現。其中,「卻疑春色在鄰家」,可謂神來之筆,造語奇峯突起,而又渾然天成,令人頓時耳目一新。這一句是全篇精髓,起了點鐵成金、化腐朽爲神奇的作用,經它點化,小園、蜂蝶、春色,一齊煥發出異樣神采,妙趣橫生。古人謂「詩貴活句」(吳喬《圍爐詩話》),就是指這種最能表達詩人獨特感受的新鮮生動的詩句。
這首七言絕句,精巧地選擇雨晴後的景物,來進行生動的描繪,表達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蕊(ruǐ):花朵開放後中間露出的柱頭花絲等,這裏指花骨朵。
- 葉底:樹葉的下面 。
翻譯
雨前剛剛能看見花蕊初綻,花間露出星星點點;雨後卻連葉片底下一朵花兒也找不到。蜜蜂和蝴蝶紛紛飛過院牆離去,讓人不禁懷疑迷人的春色藏在鄰居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雨前雨後的不同景緻,通過鮮明的對比,凸顯出雨對春花的無情摧殘。雨前初綻的花蕊尚帶着希望與生機,雨後卻落花滿地,一片衰敗之景,形成強烈的反差,讓人感受到時光匆匆、美好易逝的遺憾。詩的後兩句更是神來之筆,蜜蜂蝴蝶紛紛過牆,看似在追逐春色,實則將詩人自己對春天的留戀和嚮往之情寄託其中,把無形的「春色」具象化,充滿了新奇的想象和濃郁的生活情趣,讓人在對自然變化的感慨中,也玩味出一絲活潑的意趣。整首詩構思巧妙,語言清新自然,以小見大,包含着深深的惜春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