簾外五更風,吹夢無蹤。
簾外五更風,吹夢無蹤。畫樓重上與誰同?記得玉釵斜撥火,寶篆成空。
回首紫金峯,雨潤煙濃。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羅襟前日淚,彈與征鴻。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五更時分一陣悽風從簾外吹進來,把我從夢中驚醒過來。要想重新登上畫樓卻不知道該與誰一道?記得當年無聊的用玉釵撥弄香火,如今寶篆香已經燃燒殆盡。
回首看向窗外的紫金山峯,水汽騰騰煙霧繚繞,看不到山的本來面目。看着一江春水向東流去,人卻在半醒半醉之間。羅襦襟前還留着國破夫亡的的淚水,撫去這些把它們交付給遠飛的大鴈。
注釋
畫樓:華麗的樓閣。
撥火:因爲篆香燃過後成香灰,必須撥除香灰避免斷了火路。
寶篆(zhuàn):即篆香,一種香屑縈回象篆文一樣的香。宋·秦少游《畫堂春》:「寶篆煙消龍鳳,畫屛雲鎖瀟湘。」
紫金峰:即鍾山,在今南京中山門外。
雨潤煙濃:是指水蒸汽騰騰,霧氣濃鬱。
羅襟:意指羅襦的前襟。
彈:揮灑。
征鴻:即大鴈。
序
此詞寫得極其悽惋,感傷成分濃厚,可是讀後並不感到消沉頹喪,反而被其流注於字裏行間的真情實感所打動,引起共鳴,寄予同情。詞中追思往事,敘寫夢境,或表哀思,或訴衷腸,字字句句,無不從肺腑中出,以是感情眞摯深厚,語調委婉低迴,故爾極饒情致,扣人心絃。
賞析
「簾外五更風,吹夢無蹤。」發端兩句,看似平淡,實最沉痛。「吹夢無蹤,」有兩種含義:一是説正在做著好夢。夢中相見,互訴衷腸,兩情縫蜷,分外親昵。孰料五更時分一陣凄風突然襲來,把好夢吹散,致使夢中情事,似有似無,『若隱若現,依稀恍惚,了無蹤影。一是説在漫漫長夜中,二更、三更、四更都悄悄地過去了,直到五更天將亮時,凄風透過簾幕吹進室內,一股寒氣直撲過來,人被攪擾驚醒,整整一夜,壓根兒沒有進入夢境。
醒來之後,衹覺形單影雋,枕冷襲寒,空蕩蕩一無所有。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正如小晏所説:「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阮郎歸》)所以如此,乃緣「簾外五更風」在作怪。「五更風」最會捉弄人,秦少遊就曾被它捉弄過。《如夢令》云:「孤館悄無人,夢斷月堤歸路。無緒,無緒,簾外五更風雨。」小別輕分,秦七尙感了無意緒,那死生異路,幽明永隔,除夢裏有時相見,別無他法,然而「和夢也,新來不做。」則詞人凄苦之情,又該怎樣。這兩句,實是一種不勝惋惜而又無限憎恨極其沉痛的呼喚。此中情意,在下面幾句中,表達得更爲深刻。
詞人醒後,擡眼望,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畫樓」打入腦際的,便是「重上」。因爲在封建時代,妝樓與閨閣,是貴婦人主要活動場所。諸如登樓遠眺,憑欄共語,飲酒賦詩,挑燈硏讀,都是在這箇狹小的天地裏。而這些閨帷韻事,唱隨之樂,如今一去不復返了。所以一提及「畫樓」,不期然而然的會發出「與誰同」的感慨。「與誰同」這一問,旣説明詞人正處於載獨無依的境況中,同時還傾吐了重上時必是孤單單地無人相伴。箇中滋味,與另詞《御街行》「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所表達的情懷相一致。同樣問得深沉,悲切,任何人讀了,也會爲之一掬同情之淚。
「記得玉釵斜撥火」二句,很明顯是從「畫樓」而憶及的閨中韻事之一。人的常情,越是在孤寂與痛苦之中,人們越是會常常憶起過去印象最深、極饒情趣的瑣事,希望從飽含幸福與辛酸的回憶中,得到一點安慰。如前所述,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在金兵入侵前,朝夕相處,硏究學問,日以繼夜,樂此不疲。「玉釵斜撥火」這節的描寫,正是對那時美好生活的追憶。「斜撥火」這一動作看閨帷中温卑的意趣,把人物形象活畫了出來,使讀者彷彿看到詞人正手執玉釵,輕輕地撥弄著篆香上的灰燼。連她那興致勃勃、心情歡快的神情和心靈手巧、嫻熟利落的舉止,都能體察得出。對當事人來説,這印象實在太深了,時刻不忘,恍如昨事。「記得」二字就表達了這種情意。而人們也能想象到:他們夫婦倆當年點著篆香,相對而坐,望著昇起的煙柱,嗅著散發的芳香,冥思遐想,意會神謀,安定閑適,怡然自得的歡樂情景。「瑞腦香消魂夢斷,」那一切的一切都象燃著的「寶篆」一樣煙消香散,如同被吹散的夢一樣,無影無蹤,莫可追尋了。「寶篆成空,」份量極重,決不是小別輕分時「香冷金貌」、「瑞腦香消」所能比擬,簡直可以説「萬事皆空。」
過片「回首紫金峰」句,上承「畫樓重上」而來。「回首」一句,自是載獨無依,東西漂泊。歡樂也好,悲傷也好,都在詞人腦海中畱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每一思及,總想從這裏找回什麽,以慰愁懷,然而眼前所見,卻是「雨潤煙濃」水氣雲騰,烟霧彌俊,籠翠峰巒,攩住視野,看不到中原大好河山和可愛的故鄉,那親人「千里孤墳」上已拱的墓木就更不用説了。』於是悲從中來,愁思起伏,恰如紫金峰前大江洶涌,滾滾東流,不可遏止。「一江春浪醉醒中,」所蘊蓄的愁思,.不僅有己身孤苦伶仃之痛,更多的是國家危難局勢飄搖之悲。這險惡的現實和不幸的遭遇,好似一場醒猶未醒的惡夢,噬嚙著詩人破碎的心靈。頓使她陷於如醉如癡、迷離恍惚的狀態中。此七字蘊義最富,極爲含蓄,是全詞的警句。陳廷焯説:「情詞凄絶,多少血淚,」
「回首紫金峰,」故鄉邀遠,往事如煙,詞人不禁清然淚下。「畱得羅襟前日淚,彈與征鴻,這句措辭有力,悲中帶憤。「畱得」一詞,與上文「記得」「回首」一氣貫通,使全詞結構更加顯得縝密。「前日淚」是指國破、夫亡、家散等不幸所積累拋下的痛苦之淚。故鄉遠隔,親人永別,千言萬語,嚮誰訴説,她衹得把滿腔悲痛與憤慨所凝成的血淚,從濕透了的羅襟上擰了下來,對著征鴻用力彈去。「彈與征鴻」,化用鴻鴈傳書事,可與朱希眞「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相見歡》)同樣設想新奇。但就悼亡而言,則以借用嵇叔夜「目送歸鴻手揮五絃」(《贈兄秀才入軍》)句意,較爲貼切。意思是説望著天際的歸鴻,「倚樓無語理瑤琴,」通過琴聲訴説凄苦情懷,寄託哀思,柳永所謂「無侈恨一,相思意,盡分付征鴻」(《雪梅香》)、賀鑄「恨登山臨水,手寄七絃桐鄉目送歸鴻」(《六州歌頭》),所有詞均如此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