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爲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拼音
注釋
江村:江畔村莊。
清江:指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稱浣花溪。
曲:曲折。
抱:懷擁、環繞。
長夏:長長的夏日。
幽:寧靜,安閑。
自去自來:來去自由,無拘無束。
相親相近:相互親近。
畫紙爲棋局:在紙上畫棋盤。
稚子:年幼的兒子。
祿米:古代官吏的俸給,這裏指錢米。
「但有故人供祿米」句:一説爲「多病所須惟藥物」。
微軀:微賤的身軀,是作者自謙之詞。
序
這首詩作於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夏,當時作者的成都草堂剛剛建成,作者便作此詩藉景抒懷,表現了一種悠然自得的心情。首聯描寫環境,一箇「抱」字用得精妙,生動地描繪出溪水緊緊圍繞江村的情態。頷聯寫景物之幽:燕子自來自去,鷗鳥相親相近,江村景色的幽靜躍然紙上。頸聯寫人事之幽:老妻畫棋盤,幼子彎針當作釣鈎,各得其樂,也就引出了尾聯中別無他求,心滿意足的心境。全詩結構嚴謹,語言流暢,頗有生活情趣。
賞析
作者杜少陵在飽經顛沛流離之後,終於獲得了一箇暫時安居的栖身之所。這首詩在一片寧靜的氛圍裏,細膩地描畫了優美恬淡的景物,隨意地敍寫了閑適温馨的生活情趣,表現出作者杜少陵難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給他帶來的滿足和欣然。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在初夏時節的村莊,一條曲曲折折的江水環繞著村子靜靜流淌,水色清澈,有魚兒在水中戲耍、來去無聲,整箇村莊的一切都是那麽幽靜。一曲清江,給村落帶來了安寧和清幽,這「清江」即成都的浣花溪,詩人以「清」稱之,大槪是喜愛它悠悠然繞村而流。因此給它一个美稱。「抱村流「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它的可愛,同時也照應了「江村」的詩題。開頭兩句,就定下了全詩的氛圍,挈領了全詩的旨意。萬事悠悠,歷經磨難的詩人不再有擔憂和愁煩,且自怡然欣賞這村中的景色。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看吧,新建的草堂剛剛落成,就有頑皮的小燕子輕快地飛過來又飛過去,沒有人去理會它們,可是它們自在地玩得那麽開心,眞像活潑的小孩子一樣。詩人捋著胡子呵呵笑著,信步走到了江邊,江上有兩隻白鷗在輕柔地浮遊,它們或前或後,時而交頸而鳴,時而追逐著在水面上打著圈兒——它們一定是一對相親相愛的情侶。南朝詩人何遜曾有「可憐雙自鷗,朝夕水上遊」的句子,杜少陵曾學習何遜的詩,當他看到這種場景,想必會心有所會、悠然忘機。
「老妻畫紙爲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鈎。」詩人懷著愉快的心情緩步嚮家中走去,看見老伴正坐在門前的樹蔭下,在紙上畫著什麽,走近看時,原來是一箇棋局。「叮叮」的聲音傳來,小兒子在埋頭認眞地敲著一根針,這箇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箇魚鈎兒,好去江邊釣魚玩。這樣的場面大槪是村中常可見到的,可是對於經歷了安史之亂,屢受挫折、顛沛半生的作者杜少陵來説,是他少有的珍貴的福氣,令他心頭爲之一暖。在他「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時候,他何曾想象過這樣温馨的時刻。這兩句捕捉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畫面,傳達出一種普遍的親情的温暖和生活的閑適美好。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詩人從眼前和樂安寧的生活場景中發出感嘆:有老朋友贈送我糧食和他的俸祿,我這箇平凡卑賤的人還有什麽可求的呢?這兩句看似慶幸、表示滿足的話,仔細讀來,其實不知潛含著多少悲苦和酸辛。杜少陵能够居住在成都草堂,全賴友人的幫助,眼前雖有這樣的和樂與安寧,卻是建立在對別人的依賴之上的。被後人尊爲「詩聖」的偉大詩人,卻要靠著別人的贈與纔能活下去,而且還要説自己「更何求」,即沒有別的要求。這語言越是平靜從容,越是讓讀者心感酸楚、爲之落淚。他的志向本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然而數十箇春秋過去了,如今人到晚年,要求僅衹是一蔬一飯而已。詩人説得這樣閑淡,彷彿他的心頭已經不再有生活的陰霾,再也不願去迎接那些紛擾和喧囂。尾聯上句「但有故人供祿米」,一作「多病所需唯藥物」,無論從平仄還是詩意上看,都以「但有」之句更佳。
從作詩的藝術角度來看,這首詩寫法精嚴而又流轉自然;字句精煉、刻畫細微,而又讓人無迹可尋。這是杜少陵律詩的老到之處。在藝術上,此詩有三箇特色:
復字不犯復:這首詩首聯的兩句中,「江」字、「村」字皆出現兩次。按一般做律詩的規矩,頷、頸兩聯同一聯中忌有復字,首尾兩聯散行的句子,要求雖不那麽嚴格,但也應該盡可能避復字。這首詩用一對復字,就有一種輕快俊逸的感覺,幷不覺得是犯復了。這情況像律句中的拗救,拗句就要用拗句來救正,復字也要用復字來彌補。況且第二句又安下了另外兩箇疊字「事事」,這樣一來,頭兩句詩在讀起來的時候,就完全沒有枝撐之感。
全詩前後嚙合,照應緊凑:「堂上燕」屬「村」,「水中鷗」屬「江」:「棋局」正頂「長夏」,「釣鈎」又暗寓「清江」。頷聯「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兩「自」字,兩「相」字,當句自對;「去」、「來」與「親」、「近」又上下句爲對。自對而又互對,讀起來輕快流蕩。頸聯的「畫」字、「敲」字,字皆現成。且兩句皆用樸直的語氣,最能表達夫妻投老,相敬彌篤,稚子癡頑,不隔賢愚的意境。
結句忽轉凄婉:杜少陵有兩句詩自道其做詩的甘苦,説是「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凄凉」(《至後》)。此詩本是寫閑適心境,但他寫著寫著,最後結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歡之情,使人有悵悵之感。杜少陵很多登臨即興感懷的詩篇,幾乎都是如此。前人謂杜詩「沉鬱」,其契機恐怕就在此處。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清江:清澈的江水。 長夏:長長的夏日。 幽:幽靜、安閑。
繙譯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環繞著村莊流淌,長長的夏日裡江村的一切都顯得那麽幽靜。堂前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水中的鷗鳥互相親近。年老的妻子在紙上畫著棋磐,年幼的兒子把針敲彎做成釣鉤。衹要有老朋友供給我祿米,我這微賤之軀除此之外還有什麽可奢求的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夏日江村的恬靜清幽和杜甫一家悠閑的生活情景。首聯描寫了江村的優美環境,江水環繞,甯靜而悠長。頷聯通過飛燕和水鷗的自在狀態,增添了自然的生機與和諧。頸聯寫了家中妻子畫棋磐、兒子做釣鉤的溫馨場景,富有生活趣味。尾聯則表達了杜甫在生活略有依靠時的滿足之情,隱含著一種歷經磨難後對平淡生活的珍惜。整躰語言質樸自然,將景物描寫與生活場景相結郃,營造出一種甯靜祥和、悠閑自得的氛圍,躰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安甯的追求。